您的位置:

朱温:反了!反了!是不是反错了?最后为何不跟黄巢一起反唐

时间:2023-07-02 10:59:28

唐僖宗乾符年间,山东大旱,赤地千里,百姓颗粒无收,加上政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黄巢揭竿而起,朱温顺势加入起义军。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一个在生活中被人人喊打的小流氓,换个环境就变成作战英勇的大将军。看来环境对人还是有很大的作用。在战场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而朱温依旧每一仗都冲在最前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被黄巢看见了说:“小伙子,很不错嘛!那就给你个小队长先当当。”


(相关资料图)

与仲兄存俱入巢军,以力战屡捷,得补为队长。——《旧五代史》

小队长这个官虽说不大,但是是被一把手黄巢提拔上来的,不仅仅显示了黄巢对朱温的器重,而且这个小队长也不是一般小队长能比的。

黄巢麾下的高级小弟并不少,像李罕之、毕师铎、秦彦、葛从周、霍存都有真材实料的,但朱温在这些人面前依然显得鹤立鸡群。因为从各种史料汇总来看,黄巢对朱温是偏爱有加的,觉得这个小弟比任何人都能干。

朱温一直跟着黄巢,这个大哥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小弟,跟着你有肉吃才能更卖力的干活啊!从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的大地上都留下了朱温为黄巢奔波的汗水和足迹。

直到黄巢大哥“满城尽带黄金甲”,乘肩舆入含元殿,朱温自然也跟着大哥得道成仙,修成正果了。

朱温得到的糖果是“诸将军游奕使”,这个官职在明朝相当于大镇总兵官,在黄巢的武将群中这已是很高的官职了。更为重要的是,黄巢特别重视长安城的防守力度,派朱温率领精兵驻守在长安城外东渭桥,这是一看就是黄巢对朱温的器重。替老大看守门户的工作,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不是自己的心腹之人,谁敢放心?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甲申,黄巢陷长安,遣帝领兵屯于东渭桥。——《旧五代史》

黄巢是真的已经把朱温当成自己人了,一路将一名士卒提拔到总兵,或是黄巢看朱温真的能作为自己的一员大将才如此快速的提拔他,在黄巢心里可能想:朱温这小伙,真的不错,好好栽培,日后定能独当一面。

中和元年,黄巢又派朱温攻打南阳,南阳此处并不是一个可打可不打的地方,南阳不仅十分重要,更要选择自己的心腹攻打占据,在唐朝时期南阳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十分适宜而且交通四通八达便于贸易,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使得南阳的经济一度堪比京都长安,试问如此宝地你能交给一个不放心的人去攻打吗?

朱温不负黄巢大哥所望,攻下南阳,六月时朱温回到长安,黄巢亲自设宴在灞上为朱温接风洗尘。再次证明了他在黄巢心中非凡的地位。

中和元年二月,巢以帝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令攻南阳,下之。六月,帝归长安,巢亲劳于灞上。——《旧五代史》

朱温也知道要想在军中有一席之地,必须要靠自己的实力来争取,他知道这样的机会有多么难得,他很清楚既然既然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就要干出一番事业,不能在当那个终日被人唾弃的“朱三”了。

想要在起义军中干出一番事业,得到黄巢的赏识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站稳脚跟。

朱温也不是一个靠运气才得到赏识的人,在起义军中没有一点能力还真的混不下去,起义军大多是平民百姓,大家起点都一样,你没能力凭什么听你的。

这么一点功劳肯定还是不够的,给你了机会,你要抓住才能起飞。黄巢派遣朱温到兴平阻挡唐军,朱温在此时也是立下了大功。也算是个自己做到今天这个位置一个交代,也给黄巢一个交代。

七月,巢遣帝西拒邠、岐、鄜、夏之师于兴平,所至皆立功。——《旧五代史》

由于在政治上的一次严重错误,黄巢遭到了各路唐军的强硬围剿,黄巢的大齐皇帝梦只做了短短几天,就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生存考验。黄巢死守关中,白白给了各路唐军从容包围的时机,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以黄巢的实力,要在强大的官军面前守住长安,根本就不可能的。

而黄巢的这次失败也成了朱温态度的一个转折点。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带领数万大军准备反攻,朱温在和王重荣作战时,屡战屡败,感觉实在打不过了,就厚着脸皮找到黄巢要救兵。本来黄巢在上次的战略失误后,实力就大不如前,再加上黄巢极为信任的左军使孟楷向来与朱温不和,而朱温向黄巢加急快递的十份求救信全部被孟楷扔在垃圾桶里,根本就没给黄巢看。

员工可以对老板忠贞不贰,但前提是老板必须提供一个可以让员工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而黄巢的这个草台班子都快散了架,员工也都快没了饭吃了,朱温自然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兵数万,纠合诸侯,以图兴复。帝时与之邻封,屡为重荣所败,遂请济师于巢。表章十上,为伪左军使孟楷所蔽,不达。——《旧五代史》

从这一件事上,朱温就察觉到了一丝不祥预感,像黄巢在这么搞下去早晚要完蛋。

朱温在表面上并没有背叛黄巢,但在朱温的心中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再这么跟着黄巢,自己会不会也跟着完蛋?

其实黄巢还算是对得起朱温的,前面说到在朱温奉命攻下南阳,返回长安时,身为大齐皇帝的黄巢可是亲自迎接的,这是黄巢旗下任何人都很难得到的殊荣。所以朱温的内心深处一直在苦苦挣扎,如果背叛大哥,将来难免要背上骂名;可如果继续跟着黄巢,自己估计是死路一条。

朱温召开了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幕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三个人,事主朱温和两大幕僚谢瞳、胡真。虽然没有史料明确记载,但毫无疑问,朱温的出发点肯定要保住自己的前程,这是一切问题的前提。

朱温让自己的两大谋士给自己分析分析保黄和降唐的优劣关系,

其实朱温见“巢兵势日蹙,知其将亡”,基本决定背叛黄巢了。

与其说考虑保黄,不如说是让谋士给自己降唐进行心理安慰,是朱温不想背上叛主的骂名罢了。

谢瞳在朱温手下做事这么多年,自然也知道朱温内心的真实想法,自己靠人家混口饭吃,自然不能拆人家的台子,就说:“黄巢的起义军只是现在趁着人数多于唐军的优势,占据长安后士兵也渐渐变得骄奢起来,黄巢急于称帝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将军你武力超群,被困时的求救信却被孟楷给压下来了,黄巢任用这样的无能之人,这是灭亡的先兆,唐军兵力在外,如果以收复失地号召聚集起来,起义军一定不敌,将军也要早做打算。”

换而言之就说叫朱温不要在跟着黄巢干了,走一条更有前途路。胡真也是这个意思,公司都要破产了,老板也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你一个小职员苦苦坚持也没有多大作用。

经过两位谋臣的“尽心”开导,朱温再这么做就不会有负罪感,换个角度看,朱温自跟着黄巢以来,凡战必先,身上没少留下刀伤剑痕,他已经对得起黄巢给他开的那些薪水,我又没白吃你黄巢的!

唐中和二年(882年)九月,朱温做出了一个对于他来说很正确的决定——杀黄巢监军严实,正式发文告诉天下人,他朱温背巢降唐了。

闻巢军势蹙,诸校离心,帝知其必败。九月,帝遂与左右定计,斩伪监军使严实,举郡降于重荣。——《旧五代史》

朱温反黄巢很容易能想到,朱温一直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黄巢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肯定会选择反叛,与其说朱温反唐后再反黄巢,不如说是朱温一直在找机会,找一个能把自己送上更高位置的机会。

关键词:

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