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4月16日,复宏汉霖披露了一季报,总营收同比增长了97.2%至9.96亿元,按照这一增长趋势,复宏汉霖有望在2023年冲击50亿元的营收大关,挑战信达生物国内创新药公司营收规模“二哥”的位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起步,到核心PD-1药物汉斯状获批,再到在港交所摘“B”,复宏汉霖正在逐渐实现自己曾经规划的蓝图。复宏汉霖的轨迹,对当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Biotech来说,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01 复宏汉霖的Biopharma之道
成为Biopharma(生物制药)是所有创新药企的夙愿,复宏汉霖同样也不例外。从公司管线布局看,它所走的就是一条典型追求规模的成长之路。
目前,复宏汉霖共有5款产品获批,除PD-1抑制剂汉斯状外,其他产品均为生物类似药。公司的营收规模主要来自于汉斯状和汉曲优(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两款药物,分别在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39亿元和2.5亿元,合计占约为公司总营收的79%,其他三款产品仅占总营收剩余的21%。
图:复宏汉霖产品2023年一季度营收,来源:锦缎研究院
考虑到其他上市的三款产品汉利康(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汉达远(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汉贝泰(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皆是全球销量前列的大品类产品,因此它们也具有不错的增长潜力。
不过,生物类似药毕竟不是独家产品,而PD-1抑制剂如今也渐进红海,那么复宏汉霖短期的高速增长是如何得来的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何在?我们认为主要是差异化布局和渠道优势。
复宏汉霖的汉斯状是国内第7款获批的PD-1抑制剂,其并不具备先发优势。不过在上市第一年,汉斯状就收获了5.89亿元的营收,这一成绩是值得欣慰的。
如此成绩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汉斯状的适应症差异化布局策略。汉斯状获批的第一个适应症,是少有玩家触及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实体瘤,此前国产PD-1药物仅有百济神州的百泽安获批此适应症,市场竞争并不算激烈。
过去半年,汉斯状又接连拿下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两项肺癌适应症。尤其在治疗方案“荒漠”的小细胞肺癌领域,已经有多款PD-1单抗产品失败,而汉斯状却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抑制剂,15.8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也刷新了全球肺小细胞癌的免疫治疗纪录。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新发小细胞肺癌患者约有8.56万人,仅这一个适用症,汉斯状就有望收获超14亿元的营收,差异化的产品设计,这是汉斯状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另一方面,在竞争更加激烈的生物类似药领域,复宏汉霖为了更快地取得成绩,选择借助母公司复星医药的渠道来进行商业化。
除最早获批的两款产品汉斯状和汉曲优外,复宏汉霖将后续获批三款产品的商业化全部授予复星医药,同时还将汉斯状的部分海外权益也交给了对方。这种借助母公司渠道进行商业化的方式,可以直接利用复星医药6000人的商业化团队和成熟的销售网络实现快速销售。
背靠复星集团,复宏汉霖获批的几款药物无需经历其他药企折磨的商业化初期,同时还能有效地节约营销成本,集中资源投放到核心管线的商业化布局中。
02 短期目标:“出海”
与一直怀揣“Biopharma梦”的创新药公司一样,复宏汉霖也将“出海”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为复宏汉霖“出海”打头阵的,是一众生物类似药。
汉曲优是首例获批于欧盟上市销售的“中国籍”单抗生物类似药,其在欧盟的获批时间甚至要早于中国。在欧洲区合作伙伴Accord的努力下,汉曲优正于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瑞典等约20个欧洲国家开展推广工作。
去年下半年,复宏汉霖进一步将汉曲优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商业化权利授出,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汉曲优的上市申请也已于2023年2月获FDA受理。整体来看,汉曲优2022年海外销售收入3500万元,已于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获批上市,海外授权许可及研发服务收入1.69亿元。
2022年全年,复宏汉霖共完成5项License-out交易,合计首付款超过15亿元,潜在交易金额高达14.46亿美元。其中,与Organon就两款在研生物类似药达成合作,获得首付款7300万美元,潜在收入5.41亿美元,刷新了近5年来全球生物类似药License-out单笔交易的最高纪录。
除上述生物类似药外,复宏汉霖也在筹划PD-1抑制剂汉斯状的“出海”,且已经将美国权益授予复星医药。截至目前,汉斯状一线治疗网络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已经在欧盟获得受理,同时计划于2024年在美国递交上市申请。尽管汉斯状的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已经在欧洲和美国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但汉斯状能否顺利上市依然需要时间观察。
不难看出,在海外市场,复宏汉霖同样采取权益授出的方式来开拓市场。通过借力海外药企销售渠道,复宏汉霖有望将国内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
03 长期目标:创新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仅50亿营收规模的产品线,这一直是公司引以为傲的地方。复宏汉霖其实始终强调未来发展“双轮驱动”的愿景,也就是“生物类似药+创新药”。以生物类似药为切入点并不是复宏汉霖首创,而是那个时代创新药企的共同选择。
2014年以前,全球范围内的新兴市场中,生物药物对大多数患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患者支付能力及获取途径来讲,生物类似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此我们看到,在那一时期前后成立的创新药企都不约而同地集中立项生物类似药研发,如康宁杰瑞、博安生物、信达生物、嘉和生物等。
然而,尽管大家都布局生物类似药,但选择战略过渡,还是全情投入,这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在这些布局生物类似药的创新药企中,复宏汉霖属于投入较坚决一派。
图: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来源:公司官网
目前复宏汉霖已经将四大最畅销的生物类似药收入囊中,后续在研还包括多个热门单抗生物类似药,如帕妥珠单抗、地舒单抗、西妥昔单抗、雷莫芦单抗、伊匹木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等。
然而,生物类似药尽管市场空间很大,可毕竟仍属于仿制药,既没有专利护城河,也没有市场保护期,各家企业只能拼速度,因此竞争极大,管线价值也远远比不上纯创新。
由于在生物类似药投入过多,实则已经对另外一个驱动轮子的创新药造成一定的冲击,创新领域布局稍显缓慢,这或是复宏汉霖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
根据2022年年报显示,复宏汉霖处于临床III期阶段的项目除了PD-1联用化疗项目和贝伐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地舒单抗三个生物类似药之外,便再无创新项目;处于临床II期的项目也基本都是PD-1联用项目。而新靶点单药,则需要到I期,甚至更早阶段才能寻得身影。
图:复宏汉霖早期项目临床研发管线,来源:官网
尽管这些早期项目中,不乏ADC、LAG-3、TIGIT、4-1BB、AXC等热门靶点,但熟悉创新药的投资者都知道,从临床早期孵化到上市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复宏汉霖目标很远大,但待到花开日,起码还得5-6年时间。这个时间段中,复宏汉霖应该竭力引进优秀的创新管线,以此补充创新管线的不足。
依靠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取得了庞大的产品营收规模,帮助公司创新稳定的产品现金流。可对于未来,投资者依然需要关注复宏汉霖后续创新管线的研发情况和引进情况,它将决定公司未来的价值。
现阶段,复宏汉霖正在逐渐兑现投资者对于它生物类似药的期待,但它如果想要更进一步,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创新依然是无法绕过的核心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