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如今,每天数以万计的中外观众来到故宫博物院,感受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整治环境、修缮文物古迹、保护文物藏品,开放更多的区域,从过去不到50%开放到80%开放,让更多的古建筑作为展厅、作为新的文化内容对公众开放。”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在沪表示。日前,他作为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受邀上大大师讲坛,主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期全网直播,线上总访问量近50万次。
从良渚遗址、温州朔门古港,到长沙走马楼、圆明园古莲子,单霁翔走访各地,用脚步丈量文化遗产的尺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框架内,中国最初只有6项世界遗产。比如,始建约2000年来的万里长城,成为人类共同的世界遗产后,就不再按传统地分段分点保护,而是跨越今天的15个省市区,将历代长城作为一个整体“打包”,还原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中华文化遗产如何为全世界共享,中国的申遗之路并非坦途,比如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就是如此。
事实上,单霁翔20年前的2003年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南水北调工程中重视文物保护的提案。他表示,大运河包括了沿线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景观、建筑景观、工程景观、运输景观,运河沿线的村镇、沿线街区景观、园林景观、宗教景观、商业景观、民居景观、民俗景观、生活景观、生产景观、艺术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等。申遗推动了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直观感受到人们今天已经自觉地“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那么,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有区别吗?单霁翔为师生从6个方面阐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内涵。其一,过去文物保护只保护物质要素,如今还要保护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要素;其二,除了保护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静态的东西,还要保护那些动态的东西,比如居住在古村落、民族村寨、江南水乡的人们,以及传统民居、工业遗产和老字号;其三,不仅关注古代的历史遗迹,同时关注近代直至20至21世纪当代的遗产保护;其四,不仅关注由单体建筑、古建筑群、历史街区、历史城市所触发的由点及面的遗产保护,同时关注由人口迁徙、文化交流、商品贸易廊道等历史文化线路所衍生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其五,不仅关注宫殿、寺庙等历史纪念性建筑的保护,同时关注民众日常生活所依托的、寄托着人们乡愁的乡土建筑和传统民居等类型的遗产保护;其六,不仅关注保护物质要素,同时关注与物质要素不可分割和互为表里的非遗。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前不久,上海大学获得了由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新建立项,上大考古文博、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多研究领域进一步形成特色和优势,持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等陪同下,单霁翔参观了上海大学荣氏家族捐赠旗袍展、贝林基金会捐赠珍稀野生动物标本馆、精海无人艇水下考古展厅等场馆,之前他还与上大党委书记成旦红等共议培养兼修文理、融通古今的复合型文化资源管理卓越创新人才。
本文作者:徐瑞哲 张期勇 赵钰婷 李薪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