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读书 | 解读粟特壁画,揭开撒马尔罕的神秘面纱-当前资讯

时间:2023-07-01 10:23:04

《撒马尔罕的荣光:阿夫拉西阿卜壁画解谜》

[意]康马泰 著

李思飞 译


(资料图片)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65年,在修建连接中亚历史古城撒马尔罕和塔吉克斯坦公路的过程中,被世人称为“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遗迹重见天日,尽管它被部分损毁,但仍是粟特传统绘画中极富意趣的杰作。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东方学家康马泰教授,以历史学者的洞鉴和图像学者的敏锐,通过重点解读阿夫拉西阿卜遗址1号房址“大使厅”的壁画环带,多层次、多角度讲述了粟特地区的历史,勾勒出一幅中亚文化多样性的全景画卷。

>>内文选读

粟特壁画的主题涉及宗教、日常生活、可辨识的历史事件,以及来自史诗的神话元素和说教故事。然而,阿夫拉西阿卜壁画却表现出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征。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壁画环带描绘了伊斯兰征服伊始,与粟特有接触的国家或文明体在一个特定季节(夏季)的形态。这是敏觉到周边世界多样性的粟特人的一种世界观或地图观,也暗示了撒马尔罕是世界的中心。粟特的北部、南部和东部边界并非按比例尺绘制的地理图表上的线条,而是以特定文化习俗所代表的文化空间来标示。

但是,我们对壁画的这种理解并非凭空想象或轻易得之。在此我必须感谢西莫内克里斯托弗雷蒂,是他的洞见助我破解了这一壁画环带令人费解的谜团。他观察到西壁上代表粟特本土的诺鲁孜节庆典(其中一些图像已得到前辈学者的正确比定),与呈现中国的北壁上的一些人物姿态颇有对应关系。尤其是北壁复原场景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人物手持棍棒,似乎正在水中搜寻着什么。这个谜一般的姿势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个疑团一直未获解答,直到回到罗马的一天晚上,我们聚在一家中餐厅吃晚餐。这家餐厅有一个特色,服务员会赠送食客各种代表中国文化的小物品作为礼物。那天晚上的礼物第一眼看去并不令人惊喜,是一个描绘全年中国传统节日场面的小日历,并附有简短说明。

然而,小日历上绘制了一个人们在夏至前后庆祝的节日——端午节的场景。端午节以演化为家喻户晓的“龙舟节”的形式而为西方人所知。传统上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古典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8年),这一节庆包括哀恸的百姓象征性地划船沿江搜寻屈原的遗体。这个场景立马让克里斯托弗雷蒂联想起阿夫拉西阿卜壁画上的那个人物。端午节的哀伤仪式与阿夫拉西阿卜壁画间可以想见的联系,使更加深入地探究这个节日变得十分必要,如果可能的话,还需找出古代中国艺术对这一节庆的早期表现形式。渐渐地,一切变得愈发清晰,不仅持棍棒的入水男子很可能与端午节有关,阿夫拉西阿卜的其他一些水中场景也似乎与端午节有联系。

不止如此。如果——按其他研究者假定的——西壁是对当地新年庆典(诺鲁孜节)的再现,壁画年代可框定在7世纪中期,那么壁画中至今神秘莫测的其他诸多元素或可得到解读。事实上,众所周知,根据7世纪伊朗太阳历(这一历法不仅在波斯本土,还在中亚、卡帕多西亚和亚美尼亚广为应用),诺鲁孜节发生在夏季,恰逢(至今仍是)与夏至日较为接近的端午节。这一假设甚至可以用于反推:实际上,在阿夫拉西阿卜的中国场景中,对一个夏季节日如端午节的比定,继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之前的另一个假设,即西墙壁画是对诺鲁孜节场景的重现。

这一“发现”激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关于它的报告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广受好评。遗憾的是,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一大部分已经损毁,人们很难相信会得出一个对整幅壁画的全面解读。然而,在最初和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试图揭示广域上的伊朗文明在其重要发展阶段之一较少得到理解的面相。如果要为我最心仪的历史时期——公元7世纪,尤其是7世纪上半叶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做一个总结,阿夫拉西阿卜壁画似可充当一块特别适宜的试金石。

这些壁画与片治肯特壁画最重要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在阿夫拉西阿卜可辨识的人物中,无一绘有头光,也无一肩上或身体周围有引人注目的典型火焰以示其是神祇或者妖魔。这一细节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为它或许可以帮助解锁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环带的含义。它或暗示了这些图像是真实人物的再现,他们正在参与和自己文化背景相关的活动。不过,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的风格完美契合了粟特艺术传统与审美。画中人物均肩宽腰细,艺术家偏爱表现服装、武器及其他个人小件物品的精确细节。此外,迄今发现的所有粟特艺术中都未见裸体,哪怕在阿夫拉西阿卜的一些场景中描绘有人们正要游泳或跳入水中。

壁画使用的工艺是在干燥背景上施以淡彩,颜料均来自有机物或矿物质(蓝色来自青金石,而红色来自朱砂)。按照粟特壁画惯例,阿夫拉西阿卜壁画没有使用绿色。出于某种尚不完全明晰的原因,有些人物肤色比其他人更深,后者完全是白皮肤。有人认为那些白皮肤人物有可能是嚈哒人,他们在一些文献中被称为“白匈奴”(西方史学家多将“嚈哒”称为“白匈奴”)。

作者:康马泰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关键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