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01 | 对炒房说不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座一线城市对炒房客下狠手了。
这座城市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新加坡,虽然是国外,但其整治房价的措施,对国内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资料图)
4月27日,新加坡财政部、国家发展部和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声明:
新加坡公民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额外买家印花税将从17%提高到20%。对于购买第三套或以上住房的公民,以及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永久居民,额外买家印花税将从25%提高到30%。对于购买任何房屋的外国人,印花税将从30%跃升至60%。此次上调自即日起生效。
新加坡在遏制炒房方面,本来力度就冠绝全球。在没有调整之前,新加坡公民购买第二套房,印花税税率为17%。也即如果购买第二套房子的总价为100万新加坡元,得缴纳17万印花税。
现在这个税率更高,上调至20%。第三套以上,则需要缴纳30%。当然,本地居民购买首套房,不需要缴纳任何印花税。
可以看到,新加坡在支撑居者有其屋和遏制炒作方面,处理得心应手。
以上还只是针对本地居民。对于外国人在新加坡购房,首套房印花税没有调整之前就得缴纳30%的印花税,现在翻倍上调至60%。
外国人购买一套100万的房子,得缴纳60万的印花税。
这一大招之下,除非你真的就想在新加坡立足,长久待下去,才愿意以这么大的代价购买房屋。如果只是来炒作,会让你血本无归。
02 | 新加坡房价上涨过快
引发这次新加坡上调印花税的原因,是新加坡疫情期间房价上涨过快。
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全球经济均遭受了重要影响,新加坡更是遭遇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当年二三四季度GDP跌幅都在10%以上。
不过,从2021年开始,新加坡优化了防疫措施,几乎放开了防疫。2021年新加坡经济迅速恢复。从上图可以看到,2021至2022年几个季度,新加坡的GDP增速大幅反弹。
人均GDP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82794美元。位居全球第五,比美国还要高,仅次于卢森堡、爱尔兰、瑞士和挪威。
与此同时,在过去三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之际,新加坡的体制优势显现,全球大量资金涌入新加坡。
同期,新加坡还开启了全球抢夺人才的大招。
在这种背景下,数据显示,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数据,2022年,新加坡的资产管理规模高达5.4150万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7.97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16%,净流入的资金高达4480亿元(约合人民币2.31万亿元)。
来自伦敦一家投资咨询机构的研究显示,受国际局势影响,2022年大约有2800名资产净值达100万美元或以上的富翁迁移到新加坡,比疫情前2019年的1500人多出87%。
4480亿元新加坡元,也即2.31万亿资金涌入,推动了新加坡房价水涨船高,2022年新加坡房价涨幅超过了10%。
同时期的香港,因为疫情严重影响,而且防疫政策到去年年中才开始优化,导致香港疫情期间资金撤离,人口也随之撤离。
香港统计处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333200人,与2021年年底人口比较减少68300人,跌幅0.9%。2021年年底至去年年底,本港有32500人出生,62100人死亡,自然减少29500人。
也就是说,2022年香港人口撤离了38800人。在资金和人口撤离之下,香港的房价也一路下跌。
香港与新加坡,有非常多的相同点。都是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都是免税之地,都是资金来去自由之地,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
这两座城市一直都非常依赖全球人才输入来增加新鲜血液。
以新加坡来说,《2019年人口简报》显示,新加坡的总人口达到了570万,有430万公民和53万永久居民PR,还有168万非居民,约30%的外国人为新加坡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疫情三年之中,两座城市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发展形势。新加坡人口快速增加,而香港人口则在减少。
面对这种现状,香港去年三季度就开始优化防疫措施,同时发出了全球招纳人才令——“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该计划接受三类合资格人士的申请:A类为申请前一年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B类则是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累计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C类即申请前五年内,从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
其中,A、B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C类则设有上限,为每年10000人。
在该计划之下,香港人口开始回流增加,其房价下跌势头也得到了缓解。
新加坡虽然吸引了大规模资金和人才前来,但是房价不断上涨带来的压力,让一向以“居者有其屋”为标准的新加坡政府头疼,才有了上调印花税的做法。
房价这样涨下去,这让新加坡本地居民怎么办。
而且,如果房价得不到遏制,会反向削弱新加坡的人才竞争力。要知道新加坡大概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国家。
03 |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面积非常小。我们都知道深圳非常小,只有1997平方公里,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但新加坡更小,只有733平方公里,只有深圳的三分之多一点。
这么少的土地,容纳了564万人,人口密度比深圳还大。
一个城市国家,固定的狭小的土地面积,决定了新加坡需要走出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之路,不搞土地财政。
1959年新加坡共有人口158万,其中47%的人没有住房。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1960年颁布了《建屋与发展法》,根据该法令设立了建屋发展局,制定了“五年建屋计划”。
1964年新加坡正式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组屋。
这是全球房地产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情。
简单理解就是,新加坡将房屋划分为了两个圈子,一个圈子是商品房,给有钱人玩耍,让他们去玩商品房。另一个圈子则是组屋,给买不起商品房的人,政府提供居住。
而且,和我们所理解的保障房、共有产权房不同,新加坡的组屋无论是地段、品质还是配套,一点也不比商品房差。
最关键的是,组屋价格只有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
新加坡规定,新组屋的分配主要是针对新加坡无房家庭,并且每个家庭只能购买 一套新组屋,一生只有两次购买机会,单身人士需35岁以上才可购买新组屋;而永久居民和单身人士只能购买二手组屋。
屋主拥有及实际居住组屋至少5年,才可进入市场交易,但政府要征收10%-15%的附加费,此后组屋获得完整产权,不再受限。如果不满5年转让组屋,政府规定屋主只能将组屋以原价回卖给政府。组屋的 产权年限一般为99年,到期后需要还给要还给政府,极少数一部分政府会 按市价买回,然后重建组屋。
在组屋制度之下,新加坡成功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房屋自有率高达91%,是香港、东京的两倍,是深圳的近3倍。
新加坡房屋结构是,72%为组屋,只有5%为私人住宅,23%为有地住宅。
正是因为有这种房屋种类,所以别看新加坡商品房价格位居全球前列,新加坡人从来没有为房子烦恼过。
深圳在2018年发起了“二次房改”,提出:
将住房分为市场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三大类。其中,政策性支持住房包括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也即四类,商品房、人才住房、安居房、公共租赁住房,未来的占比分别是40%、20%、20%、20%。
但是囿于深圳发展空间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可开发的空间非常有限。市场的房屋结构基本已经固化,仅靠新增的少量政策性住房,远远无法解决无房人群的居住需求。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没有新加坡的魄力,放弃土地财政。
其实,如果不搞土地财政,大幅压低土地价格,高房价的现状可以很好地破解。但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突然以低价出让土地,风险也是蛮大。
已经成了骑虎之势,即便有魄力有决心效仿,也已经来不及了。不过,在针对炒房的压制上,的确可以学学新加坡。
上一轮房价大涨,主要是民间和企业热钱不断涌入拉动的。如果能够对炒房下狠手,我们的房价,也会逐渐回归,成功实现居者有其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