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天天财经116,作者|魏笺
(资料图)
截至2月28日,《流浪地球2》的全球票房为5.75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的票房接近1000万美元,虽然数值不高,但这已经是近年来华语电影出海的最好成绩。
海外市场中,《流浪地球2》北美票房近500万美元,其次是澳大利亚和英国。其中在英国的电影市场成为近15年来最高票房华语片。
华语片不是没有过出海的辉煌时刻。从上世纪90年代成龙主演的《红番区》《警察故事》在北美获得三千万美元票房,到新世纪初《卧虎藏龙》和《英雄》的上亿海外票房,中国电影曾以武侠和功夫动作片赢得海外市场。
但是在2010年之后,中国鲜有电影在海外超过千万美元票房。上一部还是2019年靠着在东南亚市场大火的《叶问4》,同样也是武侠片。
从2002年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开始,中国国内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飞速增长,十年就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与此同时,票房屡创新高的华语电影越来越缩回安全区,用爱国主义情怀这一“最大公约数”争取快速扩张的国内市场。
同时,中国电影出海难也是国内市场发展起来之后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今,《流浪地球2》的海外票房与好口碑似乎让大家看到,中国电影的出海接力棒从武侠传到科幻,或许中国电影又一次迎来走向世界的契机。
从武侠到科幻
上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电影也曾以武侠片受到海外市场青睐,而且当时海外的电影票房可以远超中国内地。
根据国外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的数据,华语片在海外市场票房前十的无一例外是动作片。前三均为古装武侠片:《卧虎藏龙》2.1亿美元,《英雄》1.39亿美元,《十面埋伏》8000万美元。
排名四、五的两部《赤壁》是历史战争片。接下来分别是周星驰和成龙主演的喜剧动作片《功夫》和《红番区》。李连杰也是知名的动作巨星,《霍元甲》获4900万票房。接着又是成龙最擅长的喜剧动作片《警察故事》,均在4000万美元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这十部影片均与香港电影有关,《卧虎藏龙》《警察故事》和《红番区》都是纯正的港片,其他影片也均有香港演员或香港导演的参与。
香港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出海的关键之一。在大卫·波德维尔写的《香港电影的秘密》中,他用“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形容早期功夫片给世界的印象。
20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电影只发行到亚洲及西方的唐人街。西方人认识这些电影,都是通过连场夸张武打和以复仇为主线的功夫片。前有李小龙电影誉满全球,后有成龙耕耘喜剧功夫片,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巨星。成龙主演的《红番区》仅在北美市场就斩获3200万美元票房。
但在《霍元甲》之后,武侠片也不灵了。2008年的《赤壁》是历史战争片,7800万美元的海外票房中,有5000多万是日本市场贡献的,而北美市场只有1000多万。
在之后,国产电影陷入了“自说自话”的怪圈,国内市场一片大好,海外市场静悄悄。
2017年,《战狼2》以56.92亿的票房屹立当年全球票房世界第六,但是北美票房仅有272万美元,相当于1700多万人民币,等于中国票房的千分之三。
在北美地区的票房中,《战狼2》位列171位。而2017年的国内票房前10中,就有4部美国电影和1部印度电影。
到了去年,在国内大卖57亿的《长津湖》,海外票房不足百万美元。
难怪有业内人士总结道:“如果文化输出如果是一个天平,天平的一头在天上,另一头依旧埋在地里。”
如今天平似乎有所松动。《流浪地球2》不仅在海外票房上有突破,口碑也不错。在烂番茄网上,新鲜度78%,爆米花指数97%。在IMDb上的评分也有7.9/10。
有人说,这次中国是用“好莱坞”的招数打入了北美市场,电影中的一些设定对于美国观众来说并不新鲜,比如人工智能获得自我意识尚未跳出《2001:太空漫游》和《黑客帝国》的范畴。
但这次中国上映的硬科幻电影的确在观影体验上带来了一定的突破。比如《Digital Spy》的影评人就对电影的视觉效果大加赞赏:“当动作场景栩栩如生时,我有很多视觉上的享受,它提醒观众为什么《流浪地球》是一部类型科幻大片,郭帆似乎在这部前传中延续了第一部的这一优势。”《Film Legacy》也认为《流浪地球》的视觉效果可以与好莱坞媲美。
在故事内核方面,影片人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这部电影的民族主义元素太过突出,三小时的电影有些冗长,情节错综复杂,没有第一部的趣味性。但也有影评人认为,正是这种极繁主义(maximalism)、民族主义和人物的刻画让这部电影变得好看。
无论如何,这一次,中国科幻电影走出国门毋庸置疑,即使是低分评价也肯定了其在视觉效果方面的优越性。武侠的黄金年代逝去二十年后,中国电影又以科幻类型闯入了海外世界。
黄金十年
中国电影近十年的出海难,究其内因,与中国电影市场本身的快速扩张不无关系。从海外票房TOP10中不难看出,没有一部是在2010年之后的作品。
2002年院线制改革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当市场潜力如此之大时,市场资源也自然向着国内倾斜,造出不少“中国特供”。
2003年6月,包括博纳在内的6家民营公司拿到第一批国产电影全国发行许可证,长期的“垄断”格局发生变化。
在这之前,中国电影集团对全国省市电影公司“统购包销”,民营公司只有“代理发行”资格。另一方面,新世纪开端,中国的电视剧也发展起来,观众不再走进电影院,2002年全年的电影票房不足10亿。
随着全产业链推向市场,允许院线跨地区竞争,中国电影市场2010年就突破了100亿,同比增幅达到63.9%,迎来“黄金十年”。
图片来源:“人文清华”讲坛 | 尹鸿主题演讲《电影,配得上这个时代吗》
中国电影市场蛋糕之大,也引来国际资本趋之若鹜。2010年是中美合拍片的热潮开始之年,周润发、库萨克(John Cusack)和巩俐主演的《谍海风云》以及成龙的《功夫梦》都是当年大热的合拍片。同年11月,数百名好莱坞及中国电影界领军人物还举办了“中美电影论坛”,主题就是“合拍与合作”。在产业放映终端,IMAX在华多地兴建影院,韩国Lotte Cinemas也计划建30座影院。
中国电影也开始主动与国际接轨。博纳影业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影视公司,总裁于冬表示,上市不仅是为了钱,“更关键的是,能吸引到更多的国际人才和资金,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2012年,中国以170亿元的票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稳坐至今。但也是在这一年,国内市场对引进片的担忧愈演愈烈。
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每年的分账片名额从20部上升至34部。这一年的170亿票房中,国产电影只占总体的48.46%,国产片票房10年来首次不敌进口片。
同时,中国电影出海进程也变得缓慢。2012年,中国一共有75部电影销往80多个国家或地区,但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累计仅为10.63亿人民币;相比之下,进口片在中国本土创下的票房接近90亿人民币。
一边是影院快速扩充,2012年9月底已突破1万块银幕,一边是国产电影缺席,增量被进口影片迅速占有,国产电影崛起迫在眉睫。
2012年底,电影专资办出台了针对国产电影的支持政策,2013年,广电总局在国产电影的内容审核上,也适当调整了策略。这些办法直接促成了一批观众喜爱的电影上映,以及国产电影在2013年的高排片现象。
随后,国产电影全力专注于抢占国内市场。2014年,《大闹天宫》的制片人王海峰和《泰囧》的导演徐峥在“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的论坛上论战,前者认为,中国电影应该走出国门,而徐峥则说,“我觉得一部中国电影应该先满足中国观众的需求,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们都站不稳如何去外国。《泰囧》在外国不卖座也不能否认它的价值。”
从徐峥的说法中,中国电影出海之困可见一斑:大多数国产商业电影瞄准的就是国内市场,出不出海并不在考量之中。与其花大力气打造不知道能否卖座的国际大片,不如就安心守好国内市场这片蓝海。
2017年以前,国内票房第一多由喜剧片夺得,比如《美人鱼》、《捉妖记》、《西游·降魔篇》和《泰囧》。同时,《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心花路放》等小成本电影也成为市场主力。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又以爱国主义迅速抢占更多的国内市场,创造了一个个“票房奇迹”。按照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的说法,“新主流电影”是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融合的电影,且大部分都是动作片,再具体一点,是军事动作类型片。目前国内票房第一的《长津湖》就属于这类代表,还有2020年的《八佰》、2018年的《红海行动》、2017年的《战狼2》都是当年的票房冠军。
尹鸿表示,这类电影都选择爱国主义作为价值内核,是因为这是当下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对国家的爱,这种类型的电影社会的分裂度是最低的,也是最容易达到的。
这类电影从内容上来看就属于“出海困难户”,它们从制作到宣发都是主打中国市场,即使出口海外也是特供给华人华侨观看,属于一种“内需”电影,对国际市场没有太大影响。
正如尹鸿所说,中国电影出海的前路在于“如何将这种爱国主义与更普遍的价值观结合,实现更普遍的人性的传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文化共同体,如何能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发挥更好的作用。”
纵观华语电影内地票房前十的海外表现,只出现了两个特例。一个就是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没有太多“爱国主义”输出的内地票房冠军也在海外取得不错的成绩,总共648万美元,仅次于《流浪地球》的748万美元。
国内市场大小影响出海进度,韩国就是前车之鉴。
20世纪90年代,《电影振兴法》颁布之后,韩国电影经过二十年的高歌猛进,工业化程度较高,尤其在类型片领域发展成熟。
疫情之前,韩国国内人均观影次数已达4次,位居世界前列,市场趋于饱和。而且韩国总人口仅5000多万,即使再努力,天花板就在那。
因此韩国电影人普遍具有危机意识,青年导演努力在类型上创新。他们既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和自由,也需要海外的市场和资金。
2006年,在美韩自贸协定要求下,韩国大幅削减了国产片配额,大量美国大片在韩国上映,这种近乎肉搏的竞争,倒逼出韩国影视产业更强的竞争力。
一开始韩国电影人频繁赴美,参与美国大片。之后,他们又不满足于合作,兵分两路,以本土内容打入国际市场。一边是以朴赞郁、李沧东、洪尚秀为主的独立导演,专注输出优质影片,拿下各大电影节的重量级奖项。一边是以奉俊昊为首的商业片导演,从《汉江怪物》开始,让好莱坞看到韩国导演操盘商业大片的能力。
2019年,《寄生虫》史无前例地以外语片身份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2020年的《米纳里》,又为韩剧常青树尹汝贞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相较之下,同期还在扩张的国内电影市场,能够自给自足,2019年,国内电影市场达到全年641亿。中国电影缺乏出海的市场压力和紧迫性,自然困于国内市场走不出去。
出海不只困于内容
1月25日,《普什图人》(又名《帕坦》)登陆北美院线。这部和《流浪地球2》同档期上映的印度片首周末票房高达688万美元,超过了《流浪地球2》的北美总票房近200万。截至2月26日,北美票房1717万美元。
根据猫眼专业版提供的信息,《流浪地球2》在北美上映时的影院数仅142家,而同期的《普什图人》则有690家。
长久以来,受制于好莱坞电影发行体系的游戏规则,国产电影能走向北美市场的数量少之又少,即使上映,放映影院也不多。以2017年《战狼2》为例,北美仅53个影院播放,相当于独立电影的上映规模。
曾有报道指出,北美电影市场中,外国电影所占份额长期受好莱坞电影挤压,份额持续下降。从1960年代的10%降至1990年代末的3%,如今只有1%。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也只是把版权卖到国外,很少有国内公司真正在做海外发行。据娱理报道,《流浪地球2》由英国电影发行公司Trinity CineAsia负责英国市场,其中有工作人员称,该片在两年前就定档2023大年初一,但因为种种原因,真正的宣发工作还是临上映前半个月才开始,大年初六才全英上映。
这种种原因中,有英国电影的分级制度影响,也有国内对于海外发行的不重视,片源给得晚,宣发物料也是英国公司制作好后再返回国内校对,时间上非常紧迫。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电影“出海”所需要的全球发行体系尚未成熟,这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产电影在海外的市场表现。
负责《流浪地球2》在北美发行的公司,是一家小型美国企业:Well Go USA。这家公司成立于1990年,以发行DVD为初始业务,如今发行的影片中有90%为中韩电影,曾有过把包括《中国机长》《攀登者》和《哪吒》等多部国产片发往海外的发行经验。
2019年,Well Go USA与国内公司移动电影院共同合作运营的Smart Cinema USA(移动电影院北美版)正式落地北美地区,希望能通过手机、互联网的方式,用最简单快捷直接地把国产片送出海外。
除了发行,在电影产业的上游,中国电影大片也被诟病不够“工业化”。2月20日,《流浪地球2》的摄影指导刘寅在微博上放出《技术手册工作守则》,希望能建立行业准则,引起网友热议。
在《流浪地球2》热映期间,关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讨论也甚嚣尘上,不过大家讨论的都是“科技强国”导致这部电影在视觉效果上做到了工业化。但电影工业化是指按照较为科学的制作流程和较为合理的拍摄周期,稳定输出保证基本质量、符合观众预期的合格电影作品。
如今,业内认为《流浪地球》使得国产影片生产的工业化有望,有条不紊地管理多达2万人的剧组。但也有人说,该片只实现了“工地化”,还没有进化到“工业化”。
《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梁文杰在接受北京日报的采访时认为,电影在生产制作流程上还可以继续优化。他提到当时一个印象深刻的改动:“我们把影片中的核弹数目从1万颗改到3000颗。于是,它的整个用户界面要改,计算机动画做的太空船、救援舱要改,台词要改,美术的布置要改……”梁文杰说,如果这样的改动多几个,导演就没法做下去了。
虽然目前,国产电影想要赶上甚至超越二十年前的辉煌还有很长一段路。但值得期待的是,市场已经有了“出海”的决心和勇气,科幻片接棒武侠片受到热捧也让出海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