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可以说气势磅礴,今年甚至有些死气沉沉,尤其是在零售部门。”
一家总部位于华东的上市银行支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向钛媒体App描述了该行今年“开门红”的业务现状。所谓“开门红”,是商业银行在每年新年期间推出的营销活动,通常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期间进行。“开门红”期间银行的业务量对全年业务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
上述负责人描述,以往上级领导非常重视“开门红”,但今年似乎情况有所改变。“每年会定很高的增长目标,如果没有完成任务,领导会反复来催,但今年定的任务相对往年只是持平甚至略低,领导也并不太抓。”
(相关资料图)
无独有偶,多家银行的信贷经理向钛媒体App表示,今年的“开门红”整体偏弱,尤其零售业务明显弱于对公业务。有信贷经理称,“许多居民都还在排队提前还房贷,车贷、房贷、装修贷等零售信贷主要业务的需求很弱,业务很难开展。”另有信贷经理表示,12月以及1月的疫情高峰大大影响该行了“开门红”业务的开展,今年行内“开门红”的气氛很淡。
相较之下,存款端的“开门红”显得毫无意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向钛媒体App表示,“在低风险偏好下,存款只要开门它就红。”理财赎回潮的影响仍然在延续,根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数据,1月份,银行理财新发产品实际募集规模3386亿元,较2022年12月份下降0.76%,同比大幅下滑14.34%。
存款:利率越低、居民越抢
按照惯例,春节前后是银行着力拉存款的关键时期。尤其在2017、2018年,银行业陷入“存款大战”,一边加息优惠,一边赠送大米、食用油等以此揽储。
但去年以来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2022年底居民个人存款增加了17.84万亿元,银行存款大幅增长,利率接连下调,银行“苦于不差钱”。
这一局面在今年“开门红”周期得到了延续,存款市场依然行情火热。在各类存款中,大额存单市场尤其火热,部分银行甚至需要抢购。
大额存单为限额限量发行,银行需要在年初报备全年的发行计划,年末发行额度不足较为常见,年初额度较多。然而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监测,今年1月以来,大额存单市场热度依然居高不下,深受投资者追捧,部分银行的长期大额存单经常处于售罄状态,尤其是3年期大额存单。
华东某城商行的理财经理告诉钛媒体App,20万以上一年的大额存单利率为2.3%;两年期最高2.9%;3年最高是3.5%,目前一天的额度大约1000万,都需要预约。目前来看,居民对于这一类产品的需求很旺盛。
与此同时,大存单的利率还在持续下滑,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年期平均利率为3.337%,5年期平均利率为3.635%,和2021年末相比分别下降22.4bp、42.4bp。
上述理财经理表示,目前该行的大额存单的利率已经较高,且明显高于央行发布的存款利率基础——1年利率为1.5%、2年为2.1%、3年为2.75%,所以目前购买大额存单没有任何优惠活动。
曾刚表示,大额存单被抢购反映出了居民投资的低风险偏好,未来如果股市和理财市场能逐步回暖有望分流一部分居民储蓄。但短期来看,居民的风险偏好还会很低。对于银行而言,储蓄是被动流入银行,而非银行主动去拉。
信贷:对公、零售“冰火两重天”
与存款相比,贷款端的压力明显更大,且对公、零售“冰火两重天”。
央行刚刚披露的2023年1月份金融数据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9.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
虽然1月新增信贷大幅放量,但是信贷结构并不平衡,贷款增量以对公为主——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32万亿元;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相较之下,住户贷款仅增加257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858亿元。
从信贷投放主体看,也呈现出中小型银行与国有大行之间的不平衡。中小型银行贷款增速持续回落,贷款增速由2021年末的12.6%降至2022年12月末的10.5%,而国有大行的贷款增速则逐步提升到了12.8%。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2022年年中以来,信贷投放似乎更加依赖基建等政府相关贷款,2022年大行及政策性银行为信贷投放的绝对主力,六大行及国开的贷款增量占比高达56%。1月信贷投放同比大幅多增主要是四大行及政策性银行的贡献。
在他看来,“1月企业中长期增长明显,预计与大行及政策性银行投放了较多的基建及城投贷款有关。”
廖志明也并不看好个贷的未来复苏,“2022年以来,个贷增长持续乏力,居民加杠杆意愿较弱。倘若地产销售改善幅度不大,考虑到尚有不少提前还贷申请,上半年个贷增长或持续低迷。”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