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当前关注:海马汽车站上危崖,景柱等待“白衣骑士”?

时间:2023-02-03 14:09:0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文 | 车圈能见度,作者 | 刘媛媛

曾经依靠甩卖房产,成功扭亏“摘星脱帽”的海马汽车(000572.SZ)又一次站在了危险的悬崖边。

1月30日,海马汽车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营收22亿元~2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亿元~1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2.7亿元~18.7亿元。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海马汽车去年三季度业绩出炉的时候,数据就不太好看,再加上年初公司宣布2022年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7.35%,就不难预料得到现在的情况。

不过,海马汽车在业绩预告中表示,虽然公司2022年度的经营业绩不佳,但公司新能源战略和海外市场战略不变。

这里就不得不提小鹏汽车。海马汽车曾是小鹏的主要代工厂,在2021年的SUV车型销量中,有大部分的销量来自于小鹏G3。只是在2021年底合约到期后,双方并没有续约。而随着小鹏的退出,脱离危险不久的海马汽车又“回到了解放前”。

作为曾经国产车的实力干将,已在汽车行业走过35年风雨的海马,到底做错了什么?小鹏之后,海马和“掌舵人”景柱还能等来哪一个“救星”?

01 鹰隼起飞

海马汽车的标志是象征太阳的圆上嵌一个抽象的鹰隼形状,寓意为“旭日东升,鲲鹏展翅”。在开始的那些年,海马汽车确实像鹰隼一样,发展势头很猛。

1988年正是海南建省之初,开始谋划自己生产汽车,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海南于是从战乱中的菲律宾引进美国福特汽车冲压件厂全套设备,在海口金盘工业开发区建设了海马汽车的前身——海南汽车冲压件厂,后更名为海南汽车制造厂。

那会儿,海马汽车可以说是海南工业的“领头羊”,令很多海南人心生向往。成立两年,就打造了第一辆车——HMC6470旅行车,这也是在海南下线的第一辆汽车。

不过这车跟日本马自达有些关系。彼时的马自达受到日本泡沫经济衰退的影响,利润下滑严重,急于进军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于是与海南汽车制造厂一拍即合,进行了合作生产。

基于这次合作,后面双方决定让关系更进一步,于是在1992年成立了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同年,国产化的HMC6470正式投放市场。

在旅行车之后,海马汽车接着又试着组装生产了轿车、货车、MPV。本该是红红火火的景象,然而受制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当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没有拿到国家颁发的轿车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汽车只能在省内销售,所以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997年时一度濒临破产。

好在危急关头海马汽车的灵魂人物景柱出现了,在公司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出任厂长,他的一句“带着全体员工杀出一条血路”给了海马人希望。

在景柱的带领下,海南汽车制造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走出困境。为取得生产汽车的资质,1998年,在海南省政府推动下,与一汽集团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进行了资产重组,成立一汽集团100%控股的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获得资质后,景柱又通过老员工持股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在2000年成立民营海马集团,并再次与马自达合作,先后推出了普力马和福美来等车型,其中福美来颇受欢迎,曾经是中国车市“新三样”之一。

到了2002年,海马集团通过收购面临退市的“*ST琼金盘”,成功上市;2004年,海马集团与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完成合并,成立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海马自主品牌亮相。

海马汽车将1988年-1996年称为是自己的第一次创业,1997年-2006年是第二次创业。虽然这过程中起伏不断,但总的来说还是走在了行业前列。

02 由盛转衰

为什么说2006年是海马汽车第二次创业的结束年份?因为那一年,受到一汽与海马深化合作的影响,海马汽车与马自达方面产生了裂痕,双方最终分道扬镳。海马汽车也因此走上了自主造车的道路,鲲鹏展翅的标志正式亮相。

福美来2代是海马汽车首款自主产品,于2006年8月31日正式上市,售价8.18万元~11.18万元。甫一上市便收获优异成绩,30天销量破万辆,成为同期上市新车的领军车型。

开启新篇章后的海马汽车也想在海南之外寻找更大的市场,于是第三次创业开始了。2007年,景柱带领团队北上中原,通过收购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在郑州设立了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

2008年,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整车项目启动,填补了河南省轿车生产空白;2009年,郑州30万台发动机项目启动;同年,福美来第50万辆下线,且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2010年,郑州基地零部件工业园(一期)开工奠基……

经过多年发展,海马形成了以上海为研发基地,海口和郑州为生产基地的汽车产业格局。另外,集团还开辟了金控、置业板块,控股、参股了多家金融机构,下设多家地产、酒店子公司。

2016年是海马汽车的巅峰时刻,当年其全年销量达到21.6万辆,同比增长19.30%,净利润也实现了2.3亿元。基于这一成绩,海马汽车信心满满地为2017年定下了30万辆的目标。

然而从2017年开始,海马汽车就陷入了跌跌不休的困境。2017年全年销量下滑35.1%至14万辆,2018年继续下滑51.9%至6.8万辆。

伴随着销量下滑的是,海马汽车的亏损也在迅速扩大。2017年和2018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4亿元和-16.4亿元,两年累计亏损超过26亿元。

而因为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深交所将海马汽车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海马汽车”股票名变更为“*ST海马”。

这期间有个插曲。2013年,景柱递交书面辞职报告,称因工作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辞职后的景柱除担任海马汽车党委书记之外,不再担任公司内其他职务。

本来已经归隐江湖了,没想到海马汽车再一次面临危机,景柱也只能够回归,挽救海马。

2019年5月16日,海马汽车发布董事会会议公告,选举景柱为公司董事长。

时隔6年重新掌舵海马汽车,景柱的心里并不好受。他在一篇名为《六度万行》的文章中写到:“海马汽车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责人不如责己,深感自己对不起股东、对不起员工。我决心重返一线,再造海马。”

03 等待“救星”

想要再造海马,并不容易。景柱祭出的第一招就是售卖资产,解决流动性危机。

据统计,2019年,海马汽车两次出售上海及海口房产总计401套,套现资金3.33亿元;当年7月,海马汽车将其持有的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39%股份以1.16亿元的价格转让,获得约4300万元的收益;2019年9月,海马汽车将其持有的上海海马研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获得约4.3亿元收益。

一系列操作之下,2019年海马汽车实现归母净利润8519.6万元,成功扭亏为盈。只是从亏损7.3亿元的扣非净利润上看,海马汽车还是没有走出经营困境。

除了售卖资产之外,景柱还开展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组织瘦身、关停上海研发所、重整供应链、清零“典当式贷款”、变革营销渠道等。

2020年6月,海马汽车成功“摘星”;隔年5月,再次成功“脱帽”,被取消了特别处理,证券简称变更为“海马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这过程中,小鹏汽车在海马汽车的脱困道路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9月,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签署《小鹏品牌汽车合作制造框架协议》,初步确定协议生产车型的产能为5万辆/年,协议自签订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

2018年12月,小鹏G3在该工厂投产,并在2019年6月实现了第10000辆小鹏G3下线。2019年-2021年,海马汽车连续3年年报显示,主要产品为8S、S7、小鹏等。

2021年,海马汽车也实现了盈利,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28.2%;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长108.4%。

不管自身造血能力如何,如果能靠代工“活下去”倒也可以。遗憾的是,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的代工合作并未延续。2021年,海马汽车在互动平台对投资者表示,公司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将于年底到期。小鹏汽车也明确表示,双方将不再续约。

一时间,市场对于海马汽车未来的担忧进一步加剧。没了代工订单,工厂闲置的产能该怎么办,会不会再次陷入亏损旋涡?

不出所料,海马汽车2022年的业绩预告相当“惨烈”,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亿元~1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2.7亿元~18.7亿元。又回到了2018年左右的状态。

景柱要想解决海马长远的发展问题,似乎还得有个类似小鹏这样的外援。

去年4月,有消息说,滴滴正与海马汽车就合作生产电动汽车进行谈判,但处于协商阶段,尚未就造车事宜作出最后决定。后续这个消息就再没有了下文。

不久前,有投资者询问海马汽车“有没有和小米公司深度合作造车”,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目前并无相关事项,但公司始终持开放态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看来,海马汽车还没有等到下一个“白衣骑士”,重新出山的景柱没能让海马再次跑起来。

关键词: 海马汽车 海马集团 汽车制造厂 有限公司 同比增长

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