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VC不相信PPT融资

时间:2022-12-23 12:20:4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众面,作者|吴狄,编辑|胡展嘉、丁珏汭


(资料图)

如果给2022年的投资市场选一个关键词的话,毫无疑问会是“冷静”。

VC们在经历了一轮“热钱盛宴”之后,正在逐渐找回投资的理性,从“投故事性和未来可能性”,转向“投数据的可发展能力”。

2022年的VC们不再为了一个看似美好的前景就冲动投钱,而是会认真核实企业的经营状况、营收状况如何,利润有多少,复购率和拉新成本有多高…用泰坦数科CEO、泰坦资本合伙人韩一的话说,就是“回归于经营的本质和投资的本质”。

钱不再轻易出手后,VC们开始走上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路。微梦创投创始合伙人、极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蓉就关注到一个现象:当下的资金越来越向“大资本、细分领域的头部资本”汇集,然后去瞄准更好、更优质的项目。

随着热钱的冷却,企业估值的泡沫也开始破裂,一降再降。青松基金VP孟德洋发现,“只要没交割的项目,整个市场都会重新谈;只要没打钱,就有可能被重新估值”。

显然,挤泡沫的过程一旦开始,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而泡沫越大,破裂所带来的阵痛就越大。那么,我们想知道,2022年的投资市场经历了什么?当“PPT融资”泡沫褪去,当下的投资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未来,VC们的心态还稳得住吗?

01 投资回报率,比天花乱坠的故事更动人

投资市场最狂热的时候,投资人最怕的不是泡沫,而害怕错过下一个风口。

为了博一个未来,VC们的注意力提前到了比产品更早期的位置。没有产品?没关系,创意看起来够好就行。只要创始人把故事讲好了,就算是一个仅仅停留在PPT上的概念,也足够说服VC进行投资,即便这很可能是一个“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合”的纯烧钱项目。

在热钱的刺激下,很多投资人持续给自己认可的“好项目”投钱,几乎每一轮融资阶段都要进行加持,甚至可能All In。尤其是处在风口的行业,就算是尾部的项目都会有人投,而且估值还被不断推高。

在科技圈,300万~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额,放在10年前听起来可能觉得已经不低了,放在如今可能1000万美元都觉得拿不出手。

不仅仅是“好项目”的估值虚高,更关键的是大量“劣质项目”混杂其中。韩一用赛马的例子,对此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

“这就像一些还没有经过训练的年轻马儿,被资本硬推上了赛马场,和那些训练有素的职业赛马混杂在一起,让人难辨真伪。赛道也因为越来越多‘劣马’的加入而变得拥挤,结果所有马儿都没办法展开手脚去专心比赛,好马儿不得不将大量时间浪费在跟竞争对手PK上。”

Upfront Ventures的创始合伙人Mark Suster曾对这种现象深表忧虑,他认为创业公司的估值被高估到了荒谬的程度,以至于“很多公司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如今一语成谶。

创业者发现,故事突然就打动不了投资人了,VC的投资逻辑从“害怕错过”变成了“谨慎”。流水和净利润成为关键指标,投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

一个项目想要拿到泰坦资本的投资,需要先回答掌舵人韩一给出的灵魂三问:“公司到底赚不赚钱?到底能赚多少钱,到底多久能赚到这些钱?”在很多投资人听来,投资回报率,比天花乱坠的故事更动人,比账面上的资金更让人心安。

而面对已经出手的项目,VC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轻易烧钱。杨蓉表示,现在一些投早期的投资人更倾向于“投完早期后,每到新的一轮就释放一点,或者是卖一些老股”。

被资本催生出来的“劣马”很快发现草料续不上了,纯烧钱的项目也可能无望拿到下一轮的融资。而这个时候,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真正的“好马”就在赛场上脱颖而出。

而VC们正在为了找到这些好项目,虔心“低头”。毕竟,好的项目,不一定“好投”。

02 用“我的真心”换“你的股份”

“好项目难找。”不止一位VC向众面透露,而今年好项目尤其难找。

当投资逻辑变得谨慎以后,VC对项目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以前达到“铂金”就可以被认为是好项目,现在得“钻石”、甚至“星耀”才行。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项目属于什么段位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亲临一线,实地考察”。

在找好项目的过程中,也需要挤泡沫。在VC们看来,有些创始团队非常善于包装自己,当这样的团队把一堆尽调资料递交到VC手中之后,投资人需要去实地考察这里面有没有水分、有多少水分。

就算已经前期投资了的项目,在发展阶段也可能随时需要投资人亲临一线和项目方进行交流。

然而,疫情黑天鹅之后,各地纷纷开启居家办公模式,“距离”成为横亘在投资人和项目之间的一道坎儿。常驻硅谷的大观资本北美首席代表徐瑞呈表示,不光是国内,很多出海企业的动作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除了距离,出海投资还面临一个障碍,就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多时候,韩一明明知道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海外项目,可沟通起来特别费劲,搞得投资人和项目方都很着急上火。

时至今日,尽管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跨语言沟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方便,但徐瑞呈发现,出海公司面对的最普遍挑战,依然是如何“本地化”。

“其实不止是好项目难找的问题,找到后如何拿到标的,也是一大难事。”他表示。

为了投到好项目,投资人不仅要比拼资金,还要比拼资源、成功经验等等。缺乏像红杉、IDG这种“大投光环”加持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就需要找出能够让自己出奇制胜的角度。比如有的投资人会跑去项目方蹲点,和创始人促膝谈心、请客吃饭,用“我的真心”换“你的股份”。

可偏偏还有一些创业者根本不吃这一套。比如有的诺贝尔奖得主、顶级学者、科研型创业者,他们不认钱,只在乎投资者是不是“懂我”。韩一表示在面对这样的客户时,如果不“把自己的语言或者是心态调整到跟他同频”,“人家连正眼都不会多看一下。”

既然困难重重,VC们还投吗?

03 VC出手成功率提高,出海投资升温

“现在恰恰是我们想要的好投资环境。”

杨蓉坦言,刚入行的时候只要看到“不错”的项目就想投,为此也踩了不少的坑。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如今杨蓉的投资已经越来越理性,“成功率反而更高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韩一口中的“从泡沫回归到了投资的本质”。

其实也不难理解。泡沫当道的时候,投资人有很大的概率把钱投到泡沫上。而当泡沫一个个破裂之后,剩下的就都是有正向现金流、甚至已经验证成功的“好项目”,此消彼长下,投资人投到泡沫的概率降低,投到好项目的概率自然就提升了。

徐瑞呈发现了另外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虽然从感性的角度来看,正在挤泡沫的硅谷融资数量和项目估值应该呈现下降趋势,但从PitchBook的最新数据来看,“起码早中期阶段的估值都还是在稳步提高”。

所以,在接下来的2023年,VC们的态度是:“该投照投”。

韩一认为,随着泡沫被挤掉,监管不断完善,接下来Web3“真正有机会到来”。所以尽管经历了三箭资本、Luna币、FTX等一个接一个海啸般巨雷之后,韩一观察到身边偏Web3赛道的投资者信心仍在。

比Web3更有信心的,是产业投资人。随着企业估值的水分被挤掉,现在的资产比以往更便宜,对于资金充足的VC来说,接下来正是快速扩大规模、补齐短板的好时机。

科技依然是VC们重点关注赛道。SaaS、远程生活、创作者经济、低碳减排等赛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VC的关注。

出海赛道也传来了利好消息。在徐瑞呈看来,出海赛道已经变得越来越热,更多华人创业项目被海外的生态系统认可,获得了主流基金的投资。

如今,海外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华人创业者,诞生了像市值超过210亿美元的Zoom这样的独角兽。中国创业者已成为全球化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中国也从过去的“目的地”变成了如今的“始发地”。

未来,出海将不再局限于目前大部分的互联网VC、或者上一个时代的早期VC关注的互联网行业,能做的行业将会越来越多,中国出海圈也正在“从互联网产业扩充到百行百业”。  

04 写在最后

对市场而言,挤破泡沫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当“PPT融资”泡沫褪去,VC们迅速转变了投资逻辑做出应对。热钱不再盲目出击,理性战胜了“害怕错过”,投资方式从大水漫灌给所有项目,转而集中投放给验证成功的优质项目,从而将“劣马”挤出赛道,让“好马”可以更加专心的大步冲锋。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众面接触的几位投资人对未来信心十足。就像徐瑞呈所说:“市场每年都会有调整,关键在于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好好提升行业认知,与真正做事的伙伴保持交流”。

挤泡沫的过程在带来动荡的同时,也蕴含着全新的机会。这个时候更应该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下一个爆发周期。

关键词: 投资市场 投资回报率 天花乱坠 这个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