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 | 显微故事,作者|郭子睿,编辑 | 卓然
俗话说“秋风起,蟹膏肥”,但今年不少食客发现,想吃上一只合心意的大闸蟹变得困难重重。
大闸蟹普遍身价涨价15%以上、大规格大闸蟹(2.5两以上雌蟹、4两以上雄蟹)还难求,甚至不少养殖户每天都得拒绝上门寻求合作的人。
另一方面,市场上蟹券因兑不到大闸蟹,被打趣为“理财产品”,大量实际金额与面额不符的蟹券流入市场,被消费者称为“破发”。
而这一切,则要从7-8月的高温天气说起。
以下是大闸蟹行业的真实故事:
大闸蟹心里“苦”
9月23日,随着昆山巴镇的蟹船扬帆出发,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宣布“开捕”。
中国人喜欢吃大闸蟹。数据显示,2021年仅上海一个城市,就吃掉了6万吨大闸蟹。
人们对大闸蟹的喜爱催生了大闸蟹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2021年,因气候条件好,全国大闸蟹产量约109万吨,按每只大闸蟹3两计算,年大闸蟹产量超过72亿只,合约每个中国人能吃5只。
但今年,大闸蟹却遭遇“难产”。
大部分消费者发现,今年的大闸蟹很难兑换。自9月初蟹民阁1888型号的蟹卡开放预约后,湖南人魏阳就按蟹券的指示进行兑换,“就算预约上,等上十天半个月也是常态。”
“电话没人接,只能微信自助下单,永远约不上”,另一位消费者关逸表示,他之前已经缴纳了定金,但正式预约时却被大闸蟹供应商“放了鸽子”,“难道今年大闸蟹也成了理财产品?分分钟暴雷?”
“兑蟹难”成了今年持蟹券人士的共同感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搜,相关经历不胜枚举。
同时因为兑换难,网络上又出现了一批低价蟹券,售价仅票面价格的1-2折,网友们称之为“蟹券破发”。
“今年要吃到好大闸蟹,需要比往年多花钱”,负责阳澄湖大闸蟹的蟹农七七表示,她家的大闸蟹大多是8只或10只装,今年平均每份涨价50-100元。
江苏是大闸蟹的重要产地,全国大闸蟹有44%出自江苏。今年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预计, 大规格蟹(2.5两以上雌蟹、4两以上雄蟹)、中规格蟹(2.0两~2.4两雌蟹、3.0两~3.9两雄蟹)价格进一步上行,有15%以上涨幅,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点。
大闸蟹的产地湖北,今年也遭遇涨价潮。武汉梁子湖的养殖户有亮拿自家产品举例,“同样是3.5两的母蟹,去年48一只,今年68一只”。
在天猫、京东等平台上,大闸蟹们也“普涨”:包含4对5.0两以上公蟹、4.0两以上的18888型套盒售价普遍在600元以上;更有某品牌4对6.0以上公蟹、4.5两以上母蟹的蟹券售价为4999元,抵得上一只国产高端手机价格,合约每只螃蟹624元。
若是绕过蟹券,直接购买,也很难吃到称心如意的大闸蟹。有用户好不容易兑上,结果发现水分严重——原本应是3.5两的母蟹,加上绳子才3.5两,就算侥幸从生鲜平台上买到低价的大闸蟹,也不意味着你能一饱口福。
“很多大闸蟹像是没足月就出来打工的”,一位住在上海的消费者表示,她在不同的生鲜平台上下单了2两的六月黄母蟹,“每只比去年同期贵上10元不说,且吃起来壳软,肉质干柴,蟹黄稀少还泛着苦味,看来这些大闸蟹是出来‘打童工’的,觉得心里苦。”
在其朋友圈,许多近期也购买了大闸蟹的朋友跟风表示,“吃起来发苦,壳子里肉很虚”。
大家不禁感叹,今年为什么吃一只合心意的大闸蟹这么难?
期货遇上没货,身价逼近10年最高
“因为货少”,蟹农七七言简意赅地总结道。
七七在阳澄湖从事养殖多年,拥有20亩左右的水域养殖。水域由外围网包裹住,里面有内围网和鱼竿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方形,大闸蟹就在内围网中养殖。“以往到晚上靠近一看,网上密密麻麻全是大闸蟹”,但今年七七却发现,网上螃蟹稀稀疏疏的,“肉眼可见少了许多”。
气候干旱、炎热成为了大闸蟹减产的主要原因。今年4月以来,大闸蟹重要产区江苏省境内河流干旱少雨,上游来水偏少,加上近期夏栽用水等消费,境内湖泊出现不同程度水位下降,加之高温天气,湖水温度比往年高出不少。
“伴随气温升高,大闸蟹进食也会减少,如果温度超过40°,大闸蟹很可能不进食,从而导致了大闸蟹生长慢、脱壳晚”,七七表示。
“我们去年9月中旬还能捕到5两以上的大闸蟹售,今年压根捕不到了”,梁子湖蟹农有亮表示,这是自己做大闸蟹养殖10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梁子湖位于武汉境内,是湖北境内重要的大闸蟹产地,今年武汉遭遇伏旱、发出了干旱红色预警,梁子湖境内大闸蟹均受影响。
除了影响大闸蟹生长,高温还带来了大闸蟹的死亡和减产,以及养殖成本的增加——高温天气下,水温高导致水草易腐烂、继而引发水质变差、溶氧低等等问题,接着会导致螃蟹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率增加。
高温天气开始后,有亮每天都要请工人对自己的养殖区进行人工投草、清理等、投喂药品防治病害,而且高温持续的日子越长,投入越大,“算下来每亩成本上升超千元”。
“上升的成本落在每一只大闸蟹上,大闸蟹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中秋节的提前到来、螃券的“破发”也加剧了市场上货物短缺的现象。
“中秋是我们最重要的发货节点,至少需要提前2周备货。”有亮说,但今年中秋节提前至9月10日,比去年足足提前了13天,捕捞时成熟度不高、个头小。
蟹券则在5月就在印发售卖了,那时候还没高温影响,因此存在超发的情况,加上还有前几年购买蟹卡还没兑换的客户今年来排队等候,加剧了“一蟹难求”。
此外,大闸蟹作为特殊的生鲜产品,对时效性要求高,人力物流成本原本高居不下。
“大闸蟹属于高蛋白食材,并不是死后才开始腐烂”,有亮介绍,大闸蟹的腐烂和变质是从濒死状态开始的,当蟹农们打捞起螃蟹后,就必须趁着鲜活送到用户手上。
“大闸蟹好斗,极容易在同类打斗中变成残蟹,所以需要配备专门的绑蟹工人检查、捆绑。”运输上,大闸蟹必须采用冷链运输,价格是普通快递的2倍外,还得专门定做包装,包括配备外包装盒、保温箱、保温袋、冰袋等,一整套下来需要15元,如果是送人的礼盒则需要30元。
“这样算下来,就算是同城,用最便宜的包装,成本也要28元”,有亮说,而大闸蟹产业潜规则“死蟹包赔”则更加剧了大闸蟹的成本。
种种原因叠加,大闸蟹身价冲到了十年来价格的顶端,普遍涨幅超过15%。
看天吃饭的行业,等一场薛定谔的狂欢
今年的大闸蟹收获季来的格外迟,与大闸蟹身价一同的高升的还有蟹农焦虑。
从进入8月开始,七七就开始害怕看手机,手机里几乎都是打过多年经销商或代理发来的合作意向,但七七都咬咬牙拒绝了,“谁都不知道今年产量如何,万一超售怎么办?"
就连一些老客户上门询问,七七也不敢给出笃定的价格,她害怕价格及价格太低亏本;也害怕价格太高,客户们会去购买河蟹——河蟹养殖地纬度高,今年受极端气候影响小,价格稳定。
“没办法,这就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价格大波动时候,没人能无动于衷”,七七算了一笔账,一亩湖蟹的投入至少在5000元左右,大部分蟹农的养殖规模在10-20亩左右,成本在5到10万元之间。任何细微的变动都可能导致一年忙到头却毫无收入。
这也是今年养殖大闸蟹的蟹农们必须面临的困境:一边是中秋提前,打捞中小规格的大闸蟹赶上市场紧俏的风口上市,一边是继续等待大闸蟹成熟,卖利润更高的大规格大闸蟹。
不少蟹农不愿冒险,决定提前捕捞大闸蟹追赶中秋的风口。兴化的蟹农何杰就是其中之一。
从8月底开始,何杰就开始着手于“催肥”大闸蟹,除了给水域投草降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食物催肥”。
以往何杰用大麦、小麦、鱼干鱼粉、虾皮、头孢等制作成的膨化饲料喂养大闸蟹,“这样的饲料比人吃大米贵多了”,决定催肥后,何杰在饲料里又加入了蛋黄等食材,好不容易熬到母蟹2两重后,便安排工人打包发货。
“有的大闸蟹捞起来壳还是软的,但错这个风口,砸手上怎么办呢?”何杰反问。
何杰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也是选择等待大闸蟹成熟的蟹农们最担心的问题:中秋送礼是大规模大闸蟹的主要销售原因,错开中秋批量上市后,大闸蟹很可能砸在手里,还遭遇价格战,以至于血本无愧。
也因此那些主动或因没到开捕日留守的蟹农也提前行动了起来。
七七联系了一批老客户,并通过社交媒体发帖等方式接了一批订单,“都在可控范围内,起码能保住成本”;有亮还有一半的养殖面积没有开捕,则通过收加盟商、发蟹卡等方式锁定了一部分客户。
随着蟹农们的行动,下游的经销商们也行动了起来。
“今年卖蟹卡不如以往容易”,经销商王亚平说,前些年大闸蟹是风口行业,每年规模飞速增长,因此蟹卡泛滥,不少经销商通过肆意发卡预售来收拢资金,且蟹券售价仅为面额的2-3折之间,后来导致了蟹券破发,不少小品牌方拖着拖着就没了音信。
因此今年在卖蟹券上,不少平台商要求提高,仅抖音就要求卖卡的商家交付50万押金之后才能售卖,而像京东这样的平台则支持无法按约兑换则可赔付等,这也督促了那些商家必须备够货才能顺利经营。
在大闸蟹普涨和发货的压力下,经销商们四处游走,力求能够如约兑换发货。
但关于今年的收成,大家心里都没底,也不知道今年的旺季是否会来临,唯一确定的是,“错过了今年就要再等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