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文|乐居财经,作者|靳文雨
地产下行周期里,房企和信托之间的“鱼水”关系正向“油水”关系演变,信托纷纷抽离地产,仍未抽离的,大多是被套其中。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信托产品违约规模总计907.99亿元,违约产品数量共131起。其中,房地产信托违约金额达655.86亿元,规模占比达到72.23%。
受监管收紧和房地产行业违约潮的影响,房地产类信托的成立规模持续萎缩,8月房地产类信托成立规模下滑至50亿元以下。
狼多肉少,能从信托渠道融到钱的房企,已经越来越少。
近日,乐居财经《资管K线》注意到,两款信托理财产品正在泛金融投资圈热推。
一款名为“长盈精英-招商中梁大湾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受托发行方为爱建信托,募资3.5亿元,产品期限2年,预期收益率6.7%至7.6%,所募资金将投向中梁地产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中梁国宾一号”项目开发。
另一款名为“筑盈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共分两期,由山东信托受托发售,总募资6.5亿元,期限1年半,预期收益率7.4%-7.9%。这只信托产品所募资金,投向的是大名城位于福州仓山区的“紫金九号”楼盘,备案名叫“凯邦公馆”。
相比之下,后者的预期收益率更高一些。这也意味着,大名城的信托融资成本相对更贵。
9月7日,大名城(600094.SH)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福州凯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福州凯邦)因生产经营所需,向山东信托申请信托贷款人民币5.947亿元,上海翀骁置业有限公司作为共同债务人(下称:翀骁置业)与福州凯邦一并履行上述信托贷款偿还义务。
这已不是大名城第一次将借债之手伸向信托。在绝大多数房企仍在艰难寻找破局之路时,大名城的风险也摆在眼前。
重仓上海
此次被“补血”的福州紫金九号项目,为大名城于 2020年2月底斥资24.6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22254元/㎡。该项目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中路与凤冈路交叉路口处,是金山绿轴核心高尚生活区的中心地段。
据乐居财经《资管K线》了解,该项目由福州凯邦开发建设,于2020年11月开盘。项目占地66亩,占地面积44217㎡,建筑面积110543㎡。
而对于此次提供资金,山东信托也表现的颇为谨慎。大名城作为保证人,为该笔融资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翀骁置业作为抵押人,以其名下持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提供抵押担保;名城地产(福建)有限公司作为出质人,以其持有翀骁置业100%的股权提供质押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笔融资中,位于上海青浦区重固镇毛家角村一宗41.6亩的地块,为第一顺位抵押物,且该地块为大名城今年上半年新增的唯一土储项目。
今年6月8日,在上海今年首轮土拍中,大名城以底价8.88亿元获得该地块。这宗土地的出让面积仅有27758平方米,建成后住宅套数下限为555套,以中小套型为主。
乐居财经《资管K线》获悉,早在2015年,大名城曾宣布转型,制定了“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战略,成立名城金控作为施行金融投资及租赁业务的平台。此后,大名城在上海住宅市场四年没露过面。
2020年,大名城从金控回归房地产主业,并且又开始继续补仓上海。其在2020的2月到7月间拿下的7宗地块里,其中有6幅地块是位于上海,共斥资53.72亿元,甚至某些地块的溢价率达到20%-30%。
2021年大名城公开表示,将继续聚焦深耕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在长三角及东南区域板块加大招拍挂参与力度。
彼时,业内人士认为,大名城连续在上海扩储,接连拿下多幅住宅用地,是基于对上海市场的深度洞察和战略重视,也体现出大名城对临港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了解,在2021年上海的三轮土拍中,大名城也均有参与,其倾力补仓上海并一举拿下3宗地。这3幅地块分别位于奉贤区庄行镇、青浦区重固镇郏店路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总成交金额达15亿元。
截至目前,大名城已在上海五个新城及临港区域拿得了至少10宗土地,总拿地金额接近百亿元。而在布局的这些区域里,大名城目前有九个住宅项目处于在建在售状态。
负重拿地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房企面临因融资遇阻、销售乏力和利润下滑致现金流吃紧的行业大环境下,即便大名城选择布局的是楼市重点城市上海,也面临着销售压力和市场下行等潜在风险。
在大名城拿地的这些区域,已有的部分项目销售并未跟上,如去年在临港新片区开盘的大名城映园。在整个临港新片区一房难求的时候,该项目第一次开盘认购率刚刚130%,入围分41.6分,属于当时该区域的最低认购分数。
松江老城区的大名城映云间项目,在去年开盘两次,但这个项目也未达到预期。在各区域新房都能实现被一抢而空的热度下,映云间项目第一次开盘的认购率只有69%,第二次甚至都未有摇号这一程序。
即便是过去引以为荣的上海紫金九号,也曾因为后续服务设施难跟上等问题,在开盘后多次出现业主维权情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名城在上海迅速扩张的同时,不惜以拿地资金超过销售额的方式去扩储,因此也不可避免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的下降。
尤其是2020年,大名城在土地市场拿地的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9 亿元,同比增长74.41%;净利润仅为3.02 亿元,同比增长9.78%。从全年来看,大名城的毛利率也较2019年下滑了9.3个百分点,仅有15.41%。
7宗土地,花费了约78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过公司上半年的销售额。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大名城的销售额约为77.1亿元。
也是在积极重仓上海的这一年,大名城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自2017年以来出现首次出现缺口,为-24.17亿元。
在资金持续吃紧的情况下,大名城曾多次向信托求援。乐居财经《资管K线》查阅发现,除山东信托之外,自2020年以来,大名城及其子公司还向平安信托、中建投信托等多家信托机构申请过贷款。
如在2021年3月,大名城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上海泰伯置业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所需,向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信托贷款11.1 亿元。一个月后,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源翀置业有限公司又因生产经营所需,向平安信托申请信托贷款10亿元。
折戟金控
从大名城的经营发展来看,其经历了从2015年由地产到金控板块的转型,在2020年再度回归地产主业的过程,在业务上并不“专一”。
金控板块曾被大名城寄予厚望。2015年7月,大名城成立了深圳名城金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名城金控)。次年开始,名城金控便开始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先是设立“名城大消费产业基金”,接连举牌博信股份、安纳达,又设立财险保险公司,参与国融证券增资。
其中,名城金控最引人关注的是从中植系手中收购中程租赁,耗资25亿元,而这也直接花掉了大名城2015年68.9亿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彼时,金控板块确实给大名城带来了持续增收。数据显示,2016年大名城金融投资及租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占总收入的9.5%,毛利率达53.6%。然而,此消彼长,同年少了资金投入的大名城地产板块,土地储备急剧下降82.5%。
受稳杠杆及政策管控趋严影响,大名城金控板块在2018年毛利率骤降至-109.48%,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7.7%至2.7亿元,营业成本高达5.66亿元,直接亏损近3亿元。2019年,该板块营业收入仅55.7万元,占比近乎为零。
2020年,金控方面的失利令大名城开始掉头,选择回归地产业务。其在公告中称,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房地产主业,集中自身资源发展房地产业务。
虽然是重操旧业,但错失几年的发展时间让大名城在地产规模赛道上远远掉队。在2021年,大名城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大名城实现营业收入 76.61 亿元,同比下降 48.3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4.12 亿元,同比下降192.01%,实现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6.12 亿元,同比下降 243.81%。
8月12日,大名城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51.15%至20.53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88.37%至0.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54.06%。
截至6月底,大名城的货币资金约41.9亿元,比去年底减少33%,短期借款4.83亿元,一年内到期有息债务12.87亿元,现金短债比2.37,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33.6%,净负债率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