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当前热点-光伏镰刀浮现

时间:2022-08-24 19:07:1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金角财经,作者 | 塞尔达


(资料图)

光伏正成为收割韭菜的新镰刀。

自4月27日触底反弹后,光伏概念已成为A股的顶流。

4月27日至8月22日,申万光伏设备指数涨幅高达68.5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10.49%。

光伏概念暴涨

成为顶流后,各路资本都来蹭,就像曾经蹭锂电。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超过20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跨界进军光伏,当中包括养猪的、修高速的、做地产的、养牛的。

蹭上光伏的上市公司,股价基本上都有一波炒作。

然而,与资本市场的狂欢相比,光伏的下游市场则暗淡得多,不少光伏发电项目因上游价格高企再度暂缓开工。

此外,通威股份以打价格战的方式切入组件赛道,龙头企业率先“内卷”,行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资本狂欢的背后,光伏似乎迎来了转折点。

组团来蹭

8月22日收盘后,中南文化发公告称,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就跨界光伏事项说明相关风险。

中南文化跨界光伏引来交易所关注

早在8月17日盘前,中南文化就发公告称跨界光伏,此后连收四个涨停板。

然而,在深交所发关注函后,股价迅速下跌。中南文化的主营业务是文化传媒和机械制造,与光伏产业可以说是没有一毛钱关系。

但是没关系,中南文化口号喊得响:

“公司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加大企业低碳绿色发展,助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南文化显然不是第一家“不相信光而相信光伏”的上市公司,类似的例子在近几个月比比皆是。

6月份,钧达股份发公告称,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28.3亿,当中超过20亿拟投向光伏,包括收购捷泰科技49%股权。早在去年9月份,钧达股份就通过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跨界光伏行业,据公司公告,该51%股权总对价约14.3亿。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完成后,截至8月22日,钧达股份股价由29.96元上涨至167.2元,涨幅高达458%。

蹭上光伏后,股价暴涨

蹭上光伏后股价大涨的还有沐邦高科。

6月2日,沐邦高科与安义县人民政府签订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投资框架协议。

然而,不足3个月,沐邦高科就终止了上述协议,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鄂城区人民政府园区内安排项目用地约500亩,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规模预计48亿元。

沐邦高科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仅0.69亿元、净资产仅9.36亿元,显著低于公司前期披露投资框架合同规模。

上交所对此发出问询函,要求沐邦高科说明短期内是否可能出现资金缺口较大、导致有关项目无法实际推进或进展不及预期的情况;甚至要求公司自查是否存在夸大项目规模误导投资者,以及是否存在利用无约束性大额投资框架协议迎合市场热点,配合炒作股价的情形。

自6月初公告与安义县人民政府的协议后,沐邦高科的股价在6月2日至8月16日间,股价由26.15元上涨至53.14元,涨幅高达103%。

与前述中南文化类似,8月16日盘后收到问询函起,次日沐邦高科股价明显回调,炒作味浓厚。

交易所问询后,股价回调

踏入8月,蹭上光伏概念的上市公司有增无减。

8月12日,蓝光发展成立成都欧蓝光伏有限公司,受消息影响,随后三个交易日收获涨停板。

8月17日,公司发布异动公告称,目前公司在光伏相关资源及技术人员尚未配备,也无合作项目,蓝光发展股价马上大幅回调。

蓝光发展股价表现

8月16日,主营产品为水牛奶的皇氏集团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年产20GW 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股价同样迎来一波炒作。

流量拉满的同时,市场上关于上市公司组团跨界光伏的意见也有分歧,一方面相关个股连封涨停,另一方面也有不务正业的质疑,甚至有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一塌糊涂,自身已经欠债累累。

更有行业分析师吐槽“仿佛看到了当年的PPT养猪”。

事实上,即使不是“PPT光伏”,真的准备掏钱搞,前景也不乐观。

光伏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上市公司跨界进入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和光伏发电项目。

硅料主要指多晶硅料,是光伏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硅片则由硅料制成;硅片进一步加工,制成光伏发电核心部件——电池片;电池片互联后生产出光伏制造业的最终产品——组件,成为光伏电站中承担光电转换的设备。

关注光伏产业的读者应该了解,最近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其实主要集中在上游,尤其是价格高居不下的硅料。

为什么上市公司们不去蹭硅料?因为最攒钱的硅料不是想蹭就能蹭的。

相对于中下游,硅料化工属性导致其具有长投资周期、高投资门槛、低产能弹性等特征,这些都让目的为蹭热点和攒快钱的投机者们望而止步。

上游的高门槛,让跨界的上市公司只能往中下游看,然而中下游的日子并不光鲜。

以电池组件为例,据申万三级行业(光伏电池组件)1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近三年毛利率中位数大幅下滑,由2019年的19.92%下跌至2021年的11.52%,今年一季度只有10.17%,离跌破10%关口仅一步之遥。

此外,今年一季度,11家上市公司有5家毛利率在10%以下,即使是龙头隆基,也仅仅过了20%。另外,在上市公司跨界新闻中,“光伏发电”被提及次数最多,相比之下,这个板块的上市公司数据稍好,但毛利率中位数同样连续三年下降,且分化十分严重。

今年一季度,申万三级行业(光伏发电)12家公司中,有6家毛利率在20%以下。顺带一提,那些原有主营业务都做不好的公司,有什么理由期待跨界到新领域能做得更好呢?

在资本市场炒作力度越来越大的同时,大量发电项目暂缓开工的传闻似乎为这场狂欢泼上冷水。

光伏拐点?

与资本市场的热闹相比,下游光伏电站则冷清得多。

由于硅料价格的高居不下,导致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光伏电站成本提高、收益下滑,更有传闻称大量光伏电站暂缓开工。

资料显示,多晶硅致密料最新公布的成交均价为300元/千克,较年初的230元/千克,上涨了30.4%,同比涨幅更是高达47.78%。

硅料价格居高不下

“硅料供应已经处在极度短缺状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7月6日表示,各硅料企业订单尚未执行完毕就被要求新签订单锁量,被催单交货的情况只增不减。

由于硅料高位企稳,硅片和电池片价格在今年也大幅上涨。

硅片、电池片均不同程度上涨

高价硅料通过硅片、电池片传导至下游组件。

组件成本占电站系统成本约50%,尽管组件价格上涨幅度没有上游大,但已经接近电站可以接受的临界点,促使国内不少光伏电站建设方倾向暂缓开工。

公开信息显示,182毫米规格的单面单晶组件最新均价为1.97元/瓦。

组件价格上涨

此前,有光伏行业分析师对媒体表示,以央企为主体的发电企业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的内部投资回报率一般是6%,对应的组件价格大约在1.8-1.9元/瓦之间,但现在光伏组件价格已经超过1.9元/瓦,部分集中式光伏电站因成本高企下半年开工计划出现顺延。

发电项目的开工暂缓,也影响到组件环节开工。

据财新报道,受硅料价格等因素影响,今年国内光伏组件厂平均开工率可能仅5至6成,一线厂家或在70%左右,二三线厂家开工率或不足5成,未来组件环节全行业开工率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上游疯狂,下游暂缓开工。

这些迹象显示,光伏产业链已有畸形化的趋势,甚至可以预料拐点的来临。

最近,龙头通威股份率先表现出来的“内卷”行为,更是预示着光伏行业未来将大洗牌。

龙头内卷

8月17日,华润电力公示第五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第一中标候选人是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投标价格为58.27亿元。

本次通威中标,市场认为是其以“价格战”手段切入组件赛道。

根据招标公告,参与本次竞标的还有亿晶光电和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此次单瓦报价较亿晶光电低了5分钱,较隆基绿能低了8分钱。

从金额看,通威太阳能的报价比组件龙头隆基绿能低了近2.4亿元。

分析认为,由于通威股份有上游硅料,在成本和报价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报价比行业其他几家企业偏低。

甚至有人认为,通威是从硅料环节赚钱补贴组件,与其他组件企业打价格战、抢夺市场份额。

对于其他组件企业,尤其是二三线组件企业,由于硅料价格过高,考虑到成本问题,报价过低很难赚钱。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通威能够中标华润3GW组件采购,证明已具备组件量产能力,加之通威本身又是上游硅料及电池领域的龙头,如果其光伏一体化提前完成,可能会对产业链重新洗牌。

受以上事件影响,8月19日,A股光伏板块发生巨震,组件厂商股价跌幅靠前。

其中,组件龙头天合光能盘中最大跌幅超16%,市值较前一日蒸发270亿;隆基绿能当日盘中最大跌幅超8%;晶澳科技盘中触及跌停。

近两年,光伏“一体化”成为主流,所谓“一体化”,是指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产品从硅片、电池延伸至组件。

当中,既有最大程度实现利润的考虑,也有保障供应链稳定的防范。

除了通威,隆基、晶科、晶澳也重金扩充一体化产能。

隆基195亿元扩建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晶科能源208亿元扩建30GW单晶拉棒项目及24GW组件项目等;晶澳计划投入100亿元扩建不低于10GW电池、5GW组件等项目。

巧合的是,在通威股份以“价格战”形式中标后,有关部门就发文敲打光伏行业“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龙头一体化布局意味着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始“内卷”,价格战似乎无可避免。

原来各个环节的老玩家都面临洗牌,跨界过来的新玩家前景更是不敢想象。

炒炒热点不算可怕,怕就怕押上全部身家以为自己真的能打。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广播《上市公司批量跨界搞光伏,养猪的、搞地产的都来了!凑热闹投机or光伏新手的转型?》2.财新《硅料价格创11年新高,下游光伏电站开工放缓》3.国际金融报《光伏一体化之风再起,通威股份低价中标组件采购“吓跌”这些股》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中南文化 通威股份 人民政府

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