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卖猴子”“卖老鼠”的生意火了:2000亿

时间:2022-05-14 08:03:37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铅笔道,作者 | 洛重阳,编辑 | 呦呦

最近,两则IPO新闻和一笔巨额收购交易,让那些低调赚钱的“卖猴子”“卖老鼠”的公司,一下子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先是从2021年底至今,两家以销售实验鼠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南模生物、集萃药康接连上市,市值分别超过42亿和97亿元(截至5月13日收盘)。

近日,同为上市公司的临床前CRO(医药外包)企业昭衍新药又刚刚斥资18亿买下了两家养殖食蟹猴、恒河猴等实验动物的公司。

一直以来,在医学领域,不管是新药实验、疫苗开发,还是医学生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然而,实验动物的研发和繁殖、人工养殖等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迅速,就造成了实验动物供不应求。尤其是大分子生物药时代的到来,让很多CRO公司面临“一猴难求”的窘境。

虽然实验动物赛道目前处于火热状态,但是其实仍然面临着横向、纵向发展的考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一下子涌入赛道的玩家增多了,但团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构成的完整性才是对项目最看重的地方。

“卖动物”的公司突然火了

今年,实验动物这个赛道一下子火了。(实验动物指的是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动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实验动物。)

先是两家头部公司接连上市。4月底,“卖小白鼠”的集萃药康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截至目前,公司总值已超95亿元。实际上IPO前的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情况,机构为集萃药康给出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31.3亿元。

集萃药康2017年成立,2019年便完成了来自鼎晖投资、国药投资的1.6亿元的A轮融资;2020年,高瓴创投领投,云锋基金、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泰福资本等基金共同参与投资,完成了4亿元的B轮融资。

因为最近刚刚登陆科创板,集萃药康在媒体上的曝光频率明显增加,这才让公众熟悉了这家一直在默默赚钱的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已累计形成约2万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品系资源数量稳居行业前列。

随着集萃药康招股书的披露,实验小鼠的价格得以窥见,一只实验室小鼠的单价有的会高达1万元。2018-2020年,集萃药康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6.73%、74.71%和81.52%,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8.24%、68.95%、76.21%。

集萃药康也不是第一家靠“卖老鼠”上市的公司。2021年12月28日,南模生物也被批准了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也达到45亿元,2020年的主营业务的毛利率达到60.34%。

除了南模生物和集萃药康的上市,让人注意到实验动物这个行业之外,临床前CRO企业上市公司昭衍新药也在4月8日发布了公告,宣布共斥资18亿元现金收购两家繁殖实验动物公司英茂生物和玮美生物10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玮美和英茂两家生物公司都主打实验动物食蟹猴、恒河猴等。

“这次的收购其实是一个趋势,目前国内的这种头部生物医疗头部的上市公司,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康龙化成等都已经收购了类似的提供实验动物的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必然要去做供应链的一个整合,增加供应链的稳定性。”针对此次收购,曾负责领投昭衍生物A、追加B、B+轮融资的华盖资本投资副总监朱竞阳对铅笔道表示。

他介绍,不管是哪家公司,对于实验动物的采购上的费用都是逐年增加的,尤其是复杂的非人的灵长类大动物,采购成本非常高。

昭衍新药也不是第一家“抢猴子”的CRO公司。进入到大分子生物药时代,与人类基因同源度最高的猴子成为临床前试验的首选,尤其是眼科、神经系统的药物基本只能用它,其他如小鼠等实验动物的结果跟人体匹配度并不高,这也让养殖规模本身就低的实验猴更加成为香饽饽。

在2019年底,药明康德就收购了广东春盛,获得了2万余只食蟹猴。2021年,康龙化成分别以1.1亿元和2.06亿元的价格通过控股和收购的方式入手了两家猴场,这为它带来了近1万只猴子。

得猴子者得天下,这也成为CRO供应链市场的一个现状。

飞速增长的2000亿新市场

实验动物是新药研发的基础,在临床前阶段和医学研究中都少不了实验动物的身影。其实市场火热的不仅仅是实验鼠、实验猴,而是整个实验动物行业。根据动物类型,常见实验动物可以分为啮齿类、非人灵长类、犬类、兔类及斑马鱼类。

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医学研究中,灵长类动物支持新冠病毒的复制,表现出一定程度上与人类相似的疾病特征。无论哪种模型,用于临床前研究的动物数量必须足够大才能反映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只或者几只物样本远远不够。因此,实验猴的身价也从几年前的不到1万一只涨到现在的超10万一只。

除了疫苗实验,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动物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药物发现阶段和临床前阶段的研究都主要在实验动物身上完成,而实验动物也帮助新药风险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实验动物的客户有两类:一类是工业,比如药企,像药明康德、昭衍新药这样的CRO公司需要模式动物去做实验;第二类是科研类,给高校研究所提供,这类客户的实验动物需求量比重比工业更高,学校的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需要实验动物。

不仅仅是国内实验动物的稀缺,在全球医药研发投入近年来实验动物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再加上CRO服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实验动物行业产品面临良好的市场需求前景。根据GMI的预测,2022-2028年全球实验动物市场规模将以CAGR8.1%的增速上升至2028年的306亿美元(约人民币2000亿元)。

图片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而国内市场虽然相较于国外市场的规模较小,但实验动物服务行业呈现集中度较低,但是国内的发展前景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数据显示,单是实验动物中的小鼠模型,2019年市场规模(含服务)就达到28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4%,2030年将达到236亿元。

实验猴的市场规模也很客观。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介绍,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按照昭衍新药18亿收购到2万只的1/10市场份额来计算,实验猴也已经是近200亿元的市场。

“不管是南模生物,还是集萃药康,它显然还是属于偏上游的行业,只要是下游的客户在增长,实验动物行业也会继续增长。创新药企业目前在中国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国家政策的一些支持,不管是卖实验动物,还是帮企业做实验,市场都值得关注。这也是为什么南模生物还有集萃药康能接连上市了,这个领域的机会还有很多。”朱竞阳解释。

发展瓶颈如何破局?

虽然实验动物在市场上有大量的需求,但是供不应求的原因也就在于模型的研发、养殖并不容易。尤其是基因动物模型的模型改造,对于人类来说,与人类基因最为接近的便是猴子,而用于实验最多的便是食蟹猴和恒河猴。

一般来说,食蟹猴雌兽的怀孕期为6-7个月,每胎只能产1仔。而恒河猴每产一仔孕期为5个半月至7个月,需要母猴哺乳一年,约4岁时才能性成熟。除此之外,用于实验的猴类品种每一只从出生就要详细的记录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三代以上的族系信息,以便确认基因的正确。

“用于实验的实验动物都有着特殊复杂的要求,不是山上随便抓一只猴就能用于实验,而且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有着多种不明原因的病毒或细菌,会毁掉实验。所以能用来实验的动物都是人工繁殖的,符合实验标准的,但是中间研发的过程和繁殖养殖的过程比较繁琐复杂、周期长,就会造成目前实验动物模型的短缺。”朱竞阳解释道。

实验动物除了数量紧缺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品类发展目前依然较窄,主力军依旧还是小白鼠。

2021年,全球小鼠模式规模的市场约为90亿美元,已超过整个实验动物市场的半壁江山。因此,有行业内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国内的这类上市公司,不管是南模生物,还是集萃药康等,虽然他们的成绩是做得很好,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是做鼠为主,目前各个公司做的实验动物也都差不多,如果只是做大小鼠能不能做出差异化?能不能做出更难做出的模型?目前除了大小鼠,大动物模式也非常紧缺,未来品类可以更多去往大动物身上转,不仅仅是猴类实验动物,还有狗、猪等等。”

除了动物品类上横向发展较窄之外,还有企业的纵向发展问题,不管是做小鼠,还是做大动物,目前看来,实验动物行业的天花板就在这里。如果想把企业做到更大更强,上市之后如何做到更进一步,才是目前行业内要考虑的事情。

这也是赛道内各大企业在努力的方向。不久前南模生物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也表示,除了主营业务,公司也在不断不断开展药物筛选、药理药效评价等CRO服务,建立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在动物品类上,除了大小鼠,也在发展斑马鱼、线冲等。“在契合精准医疗的需求,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尽管国内实验动物行业还面临各种各种问题,但是发展空间还是很大。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还是会继续关注实验动物这个赛道。

“其实一级市场看项目就几个点,首先企业做实验动物是不是一个符合趋势的事情,还有就是团队,集萃药康也好,南模生物也好,他们的创始团队都是大学老师、科学家为主,在这个领域里深耕了至少10年以上的科研人员。这些人员配置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科研能力,不管是小鼠品类的开发、技术的迭代,还是行业内大动物的研发,都需要在这个领域很长时间的深耕和坚持。”朱竞阳认为。

参考资料:

2022年全球实验动物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预测 小鼠系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 .前瞻经济学人18.05亿元“囤”猴子!昭衍新药并购背后的赛道逻辑?.高禾投资

关键词: 实验动物 上市公司 市场规模 主营业务 医学研究

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