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离职教会我的事

时间:2022-03-17 15:51:3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后厂青年,作者|左湘瑶,编辑|魏婕

3月的北京,意外地开始降温,让今年的春招更显料峭。

行色匆匆的互联网人,上下班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招聘软件广告,打开手机看到的却是大厂“降本增效”的裁员消息。

根据某招聘平台发布的《互联网离职人才报告》,自2021年年底起,互联网行业人员优化趋势加剧,处于离职状态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截至3月离职人数超276万,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2.1%。

3月初,后厂青年联合职场社区、求职APP脉脉以及新世相共同发起了一场话题征集——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忠告想给即将跳槽的打工人?

我们从征集来的故事中选取了4个:有裸辞之后的后悔,有奔着外企光环入职却事与愿违的失望,有从互联网转型到高校的心满意足,也有被裁后选择灵活就业的庆幸。

每个人离职的原因各不相同,主动离职,或许是拥抱新机会的起点;被动离职,可能是时代洗牌下无奈的结果,但也可以是重整旗鼓、绝地反击的开始。

祝愿各位打工人:春招翻身不翻车,金三银四过后奔向理想的生活。

有存款和强大的心脏,不要裸辞

@菠菜

都说“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现身说法,我裸辞之后,在家蹲了大半年。

我的上份工作是房地产策划,白天写稿,晚上改稿,周末赶稿,节假日在家办公,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饭。

我们部门,没有人能获得8小时的睡眠。同事之间表达关心的方式是推荐赔付额度更高的险种,“我这两支加起来的保额是150万,身故即赔,你发了工资也可以考虑考虑”。

前年春节放假前夕,部门领导特意开会给每个人布置了春节任务,还要求我们每天在群里写日报,汇报进度。

我反问领导,“意思是春节也别休息了呗?”领导丢下一句,”接受不了可以走人“,于是我买了车票就回老家了,开开心心地过了个年,没和家里人说我辞职的事。

我满心想的都是脱离苦海的喜悦,放假回来之后才发现我已身处另一个深渊。

整整有半年时间,面试中各种倒霉情况都被我遇到了。有一次和三轮面试官都相谈甚欢,结果部门突然架构调整,流程中止;有一次都谈完薪了,offer审批了一个月都没有下文,hr再也联系不上;然而更多时候,简历石沉大海,连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我能感觉到赋闲越久,在面试中的话语权就越弱。从面试官或hr的言谈中间,我经常能感受到类似“这么久找不到工作,是不是能力不行?”、“好几个月没工作,估计积蓄花得差不多了,薪资压低一些”的意味。

被拒绝太多次后,我开始自我怀疑与否定,而且越到后面越焦虑,担心空窗期太久更不好找工作。

等待HR回复的日子里,我经常两眼空空地躺在床上,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晚上成宿成宿地失眠。看了心理医生后,我才知道我已经中度抑郁了。

我觉得如果再重复现在的状态,有根弦可能要崩盘了,于是我带着一行李箱的药,回家跟妈妈坦白了辞职的事情,在家一边休整,一边学一些网课沉淀自己。

现在我和一个初中同学在老家开了一个”小饭桌“,回想起当初那段裸辞的灰暗日子都心有余悸。

各位辞职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你在职时那是跳槽,裸辞后只能叫找工作;即便真的要裸辞,也要保证手上至少有维持六个月开销的存款,否则心态真的会崩掉。

无脑冲外企的“下场”,就是换个地方被PUA

@卡卡

工作六年,分别待过国内几家大厂,眼见着互联网红利见顶,没有什么业务增量,就想换个环境。

平日里刷脉脉,看到很多人说外企“不加班,福利待遇好“,正好猎头给我推荐了一家全球知名外企的工程师岗位,我就满怀期待地去了。

结果,我在大厂都没怎么遇到的pua,在外企见识到了教科书般的演绎,还是中英夹杂版。在沟通绩效结果时,领导上来就是一句:“我认为你还不够success ,虽然给你打了三星,但你实际上只够两星“。

然后开始反问,”你觉得你现在做得够吗?你的value充分发挥出来了吗?你要思考能否做得更多,不能把本职工作做完就self-satisfied了“。言外之意,无非是让我主动加班。

当初进来之前,我不是没有和HR了解过加班情况,HR的说法是,“我们不996,但是有紧急项目上线时,赶赶进度也是难免的”。 结果来了之后才发现,每个项目都很“紧急”。而且领导喜欢在周五发布任务,并且注明deadline是本周,周末就只能在家加班。

如果对这个安排提出质疑,领导就会说,其他人多么“刻苦”,一年当中一天假都不休,“为什么别人进展那么顺利,到你这里这么多问题?”

然而,即便该加的班都加,做好每年的几个大项目,我的涨薪幅度只有1%。那些涨薪30%-40%、还能晋升的同事都有统一的特质:听话任她骂,大小事都汇报,会写PPT。

这段经历颠覆了我对外企的印象,干了不到一年之后,我又回到了大厂。奉劝想来外企的朋友们:外企也不是都香,不能光看这家外企的名头有多大,还要了解清楚所在的部门和领导怎么样。

告别北京,芜湖起飞:硕士学历也能进高校

@凌衡

硕士毕业之后,我一直在北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做设计。工作了四年之后,我在30岁生日到来之前,告别互联网,回到了老家芜湖。

在下决心离开之前,我学着《老友记》里的Ross,拿出一张纸,分成两栏,列出离开和留在北京的理由。

结果,离开的理由写满了,留下的理由只有“人情往来较少”、“公司比较正规”、“目前赚得比在老家多”,然后再也想不出来了。

写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出《蜗居》里海萍和丈夫苏淳对话的情景。苏淳问海萍大城市有什么好,她说这里的十里洋场和大都会气势是老家没有的。

苏淳说,江州的商店好,可你买不起;江州的音乐会好,可你一场没听过;如果住在老家,房子起码是上下楼的。

我觉得他说得挺对。在北京的四年里,我也曾从SKP买过包,也在国家大剧院听过新年音乐会,可这些终归不是生活的常态。

加上过年的时候,物价差异给我带来很大冲击—— 房价不到1万/平,1000块钱就能租到88平的三室一厅,打车基本都在20块钱以内。我想了想自己在北京工作4年攒下的存款,有种富甲一方的感觉(夸张说法,心理感受)。

在互联网,每天狼性狼性的,而且真的会担心被裁,让人精神紧绷。看到身边很多同学朋友都选择高校这条路,我也开始往这个方向考虑,最终如愿去了家乡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虽然在其他人眼里,这可能并不是多好的工作,但我自己对目前的状态很满意。

转型去高校之前,一定要提前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切换工作性质,只能暂时解决你当下的某一个诉求,而不能满足你的全部需求。只要满足了核心需求,适当降低其他标准,才不会活得很拧巴。

最怕“既要又要也要还要”的心态,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明是硕士学历,却只盯着高校讲课教师的职位,还抱怨没有机会。但实际上,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招收率和成功率远高于任课教师,而且有些学校还有辅导员转任课教师的机会。 如果只想享受寒暑假、过相对轻松稳定的生活,小学初中高中也有大把的机会。

被裁不意味着人生低谷,灵活就业也是不错的出路

@西西

5年前,我从金融行业转行到了在线教育,在一家网校做商务。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那个冬天,我被裁员。

找工作碰了几回壁之后,我开始躺平,每天睡到自然醒,醒了就点外卖、打游戏,日复一日。朋友们知道我这个状态之后,约我一起滑雪。不知道是不是冬奥会的缘故,雪场大清早就爆满,听工作人员说,很多人赶在开门之前就开始排队了。练习道上趴满了四仰八叉、穿脱雪具都费劲的初学者们,也有很多人、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请了教练。

我们遇到一位北京的阿姨,60多岁了,带着孙女来学滑雪,她说,是她让孙女学滑雪的,“这以后就跟骑自行车似的,你怎么着都得会”。

一个朋友提醒我,“你可以教小孩子滑雪啊!“我也对这个提议兴奋不已,感觉灰暗的前途一下被点亮了。正好前几年,我和朋友们一起考了CASI-2级(加拿大滑雪指导员执照),这个证在滑雪行业认可度很高。都不需要额外准备,我的滑雪教学随时都可以开始。

因为我本是就是做商务的,对于行情的判断、商机的捕捉有职业敏感性。朋友说完这个提议后,我拎着单板满雪场和家长们搭讪,算做个初步的市场调研,问现在市场价是多少,报班前有没有看过教练的资质,给孩子选滑雪教练最看重什么......

问完一圈之后,我有了推广自己的大致思路。我把之前去国外雪场滑雪的视频整理了出来,然后把各个平台的昵称改成了“西西爱滑雪”, 营造自己“热爱滑雪”、“滑雪经验丰富”的人设。

很多人对于“营造人设”会有误解,觉得是在骗人,但我觉得在现在的传播环境下,营造人设的意思是明确你的形象,让用户对于你发布的东西有稳定的预期,让别人快速记住你,进一步说,有了相对清晰的人设,平台也好给你归类、有针对性地扶持。

我在朋友圈、闲鱼上都发布了推广帖子,说明了我的滑雪经验,擅长哪方面的教学,我的教学特点、我对于滑雪的理解,加拿大滑雪教学体系的优势以及我的收费标准。

开张很顺利,发到朋友圈之后,有很多之前认识的家长在下面评论或是私信问询,有几个家长还成为了我的客户,而在闲鱼上买过我滑雪票、滑雪板的人,也来报课。

雪季正好也是孩子们的寒假,我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赚到了13万。现在我主要在室内雪场教学,同时打算趁淡季,把自己的自媒体做起来,也能接一些商单。

做了自由职业者之后,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颓废和沮丧是没有必要的。经历了这些,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平日里应该多培养自己的爱好,并且有意识地去考一些认可度比较广的证,因为说不准这些就是把自己从困境中拉出来的救命稻草。以及,平常多关注新闻,留意当下的消费趋势。

上班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视野打开,行动起来!

关键词: 经验丰富 现身说法 在北京的 四仰八叉 休息了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