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共享充电宝断电

时间:2022-03-12 13:54:4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光子星球,作者 | 何芙蓉,编辑 | 吴先之

去年4月,怪兽充电上市,同日,街电和搜电合并,“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变为“小竹兽”。

在此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也随着共享经济泡沫的破灭逐渐淡出行业的视线,直至近日小电科技裁员的消息再次传开。据报道,小电科技目前正在面临剧烈的人事动荡,预计裁员约2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近40%,且未承诺赔偿。

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骨感现实。

小电此次裁员,有员工表示是公司直营转代理所引发的。小电此前90%以上的点位均属于直营模式,如今的突然转变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模式之困。入场费高、多玩家争抢优质点位等困扰企业久矣,这也是直营模式面临的主要难题。

“搜电和街电现在都是代理模式,我们不做直营,很大原因是为了让更多本地的代理商参与进来,从而最大程度的铺开抢占市场。”上述竹芒科技内部人士表示。代理模式成为其主要打法。

时至今日,包括怪兽、小电等原本重直营的头部玩家,以及其他中小玩家均纷纷在开发代理模式,本就盈利模式单一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们似乎正在沦为充电宝销售公司。

不过这也是它们快速抢占市场,并转嫁风险的无奈之举。

盈利模式难解

共享经济盈利难,充电宝行业也不例外,头部玩家几乎没有一家能持续盈利。

2020年与2021年之交,是行业景气度最高的时刻。怪兽充电也在此期间走向了资本市场,上市即巅峰,而后跌跌不休。

彼时,怪兽充电的发行价为8.5美元,市值高达21亿美元。截止2022年3月8日收盘,怪兽股价已跌至1.090美元,总市值仅为2.67亿美元。

持续亏损、商业模式单一始终是所有共享充电宝玩家的共同困扰,同时也是行业不被看好的原因。

据怪兽充电财报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怪兽充电营收分别为8.469亿元、9.724亿元、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2.46%、52.85%、0.60%,增速呈急速下沉趋势,Q3增长几乎趋于停滞。Q3净亏损7944万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是1.09亿元。

充电怪兽解释称,由盈转亏的原因是疫情区域性爆发,导致各场景人流量显著下降。而根据预计,2021年四季度怪兽充电依然预期不乐观,预计营收在8-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3亿元下滑约10%-15%。可见,行业仍将持续低迷。

拆解怪兽财报便会发现,其亏损主要是高昂的营销费用所致。2021年Q3,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高达8.14亿元,占当季营收的87.53%,同比增长23.8%。这源于促进网络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增加,POI覆盖率扩大和人员相关开支的增加而导致。

同时根据小电科技招股书,小电科技的激励费从2018年的1.0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13亿元。分成费率从24.2%增长至38.2%,而进场费率则从1%增长至16.3%。可见,其基于点位开发以及抢占优质商户所付诸的成本不断攀升。

共享充电行业仍处于多玩家抢市场的态势中,各玩家竞相争抢优质点位,在此过程中的入场费以及给到商家的分成比例便不断提高,进一步导致行业的亏损。

共享充电宝本身没有什么行业壁垒,怪兽上市时,蔡光渊提供的聊天信息显示,同行相互之间像素级Copy贯穿始终。这导致任何玩家只要用价格就能打破格局,为了抢占市场极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局面。企业难以掌握点位的议价权,因此造成营销费用的扩大。

一位搜电的区域代理商表示,像酒吧、夜店、车站、医院等人流量大的点位,入场费被抬到一年二十多万的现象非常普遍。

行业如今仍处于市场拓展期,为商户打工的现象还非常普遍,行业的模式之困凸显。

代理模式的喜与忧

共享充电宝行业主要通过直营模式和代理模式拓展市场。直营模式即共享充电宝企业向商家交入场费,向用户收取的费用按照约定的比例给商家分成的模式。

不过,随着营销费用以及亏损的逐渐走高,直营的弊端已经显现。

代理模式能解决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亏损难题吗?至少现阶段已经被各企业视为其缩减开支与拓展市场的一个重要方案。

小电去年7月开始从直营转代理,重点布局代理模式,此次裁员也是对代理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怪兽充电为拓展下沉市场,通过直营+代理联手推进;美团直接收缩直营,转为代理模式向三四线下沉;竹芒科技在搜电和街电合并后直接抛弃直营,更是走向纯代理模式。

区域代理一般都是掌握本地商家资源的人,这对于本地商户的拓展无疑更加迅速和容易,代理模式也被企业视为控制成本和占领市场的一个突破方式。

我们从多个品牌处了解到,代理模式下,代理商都是直接从品牌方处把共享充电宝柜买断,后续都是商户、代理商、企业三方分润。

但各企业如今仍然处于抢占市场的扩张阶段,相关企业都有意最大化代理商利益,请君入瓮。

上述竹芒科技人士表示,一级代理商享有充电宝租用的定价权,同时与商家的分成比例也由代理商自己协商。另外企业与代理商的分成比例在回本前为1:9,回本后为2:8,“代理商一定赚大头。”

另外,怪兽充电代理模式下企业仅抽取5%,剩余的95%由商家和代理商协商。

“我们都是入驻在熟人的店铺中,大家都认识,一般都是签独家协议,商家参与分成就行。”一位重庆的怪兽代理商表示。可见本地代理商与直营模式的差距,掌握商家资源的代理商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如今头部玩家在代理模式上均是采用这种将“卖产品+小额抽成”的玩法,相比于直营模式更轻,同时有助于改善商家掌握议价权的局面。不过,代理商掌握定价权的情况也将放大市场乱收费的情况,例如景区、酒吧等刚需场景充电宝价格虚高,这将会进一步导致用户的反感。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的小玩家为了抢占市场则更是下了血本。

一位咻电的内部人士称,他们品牌如今可以排到行业前五,当前正处于市场扩张期,代理模式下他们将所有收入全部给到代理商与商户,品牌方不参与抽成,企业收益仅来自于产品的一次性买卖。

“没办法,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我们的点位数本来就不如其他几家头部的,为了抢市场只能让利。”

行业似乎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如今更多的是沦为了硬件销售企业,不过也正是因为门槛较低,从来不缺竞争者。

不过,代理模式让企业变轻的同时,也将运营风险转嫁给了代理商。

广州一位头部企业的代理商最近正在各大社交网站发帖转让其手中的140多台的充电宝柜,光子星球与他交流了解到,他从去年7月开始做,如今大部分都没有回本。“当时品牌方给我预估的是三个月就可以回本,现在大半年过去了。”

如今的局面是,他手里压着一百多台产品,每天还得花大量时间维护,无暇他顾。“即便是本地代理商也很难做到每个都签到独家,一个店铺几台设备的情况相当普遍,因为商户总会受利益驱动。”上述代理商表示。

同时,据光子星球了解,各玩家在开拓代理商时在一定区域内并无独家代理的说法,一个区域每个品牌可以有多位一级代理,一级代理下面还可以不断拓展二级代理。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为了抢占市场似乎陷入了一种甩卖充电宝柜的混战中。当供给过多,在此模式下背锅的便是代理商。

第二增长曲线缺乏想象力

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行业一直被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怪兽充电2021年Q3的营收构成,主要由共享充电服务、充电宝销售和以广告服务为主的其他业务构成,分别贡献营收8.954亿元、2740万元、720万元。

除共享充电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占总营收的96.28%。另外充电宝销售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0%和47.5%,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仍然微乎其微。

基于共享充电宝本身开发第二增长曲线的选择并不多。就现有实践来看,要么跨行,要么基于充电宝做文章。

首先是广告服务,这似乎也是基于共享充电宝柜可开发的唯一选择。

上述竹芒科技的人士表示,他们正在推广共享充电宝柜的升级款,最直接的便是机柜带屏幕。“屏幕最主要的用处是播放广告,除了一些商户自有广告需求,还可以去开发其他品牌广告商促进投放。”以前的广告形式多是以机身贴纸为主,其中小程序内部也可以植入广告。

但综合来看,由于充电宝活跃用户以及使用场景的限制,基于广告的营收难以实现高增长。目前怪兽充电的广告营收占比不到1%。

另外,这些玩家已经跳出充电宝本身,做其他业务开发。

例如,小电科技在招股书中透露要挖掘To B数字营销服务,为点位的合作伙伴及商家提供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解决方案。

怪兽充电开发白酒业务,去年4月推出白酒“开欢”,利用现在点位做白酒推广。

竹芒科技则发力智能硬件领域,开始试点测温机充电宝、无人零售、口罩机、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硬件产品。

这些新尝试能否帮助企业打破单一的增长模型还需要时间验证。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需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一低频刚需行业似乎不太经得起多玩

“现在我们竹芒科技的市点位数在行业排第一,如今搜电和街电合并超过100万个,怪兽充电的点位在80万左右。”上述竹芒科技内部人士表示。

同时,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竹芒科技、怪兽、小电的用户规模分别达3亿、2.6亿、2.4亿,位列行业前三。

一场合并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格局改变,竹芒科技通个两个子品牌在用户规模和点位数上实现对怪兽的反超。

在行业发展后期,或将也会像网约车行业一样走向合并,最终结束割据混战的局面。

关键词: 分成比例 增长曲线 一般都是 合作伙伴 内部人士

返回顶部